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
出处:《师心主人作飞锡岩》
宋 · 王迈
岩头古佛留心印,岩下高人新受持。
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
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
他日證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
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
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
他日證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岩头:山顶。古佛:古老的佛像。
留心印:留下深刻印象。
岩下:山脚。
高人:有智慧的人。
新受持:新近领悟。
佛亦:佛也是。
本来:原本。
无隐现:无形无踪。
人于:人在。
悟处:醒悟之时。
领希夷:领会深奥。
梦里:梦境中。
谈梦:探讨梦境。
奇中:奇妙之中。
更:更深的。
他日:将来。
證成:证得。
罗汉果:罗汉果位。
相逢:相遇。
不必:无需。
问伊谁:询问对方是谁。
翻译
山顶古老的佛像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山脚下的高人新近领悟了这些教诲。佛本无形无踪,人在醒悟时能领会其深奥之处。
不要厌倦在梦境中探讨梦境,因为奇妙中还有更深的奇妙。
未来有一天,如果证得罗汉果位,相遇时无需询问对方是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迈的作品,名为《飞锡岩》。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禅诗,以佛教思想为核心,探讨心灵与现实的关系。
“岩头古佛留心印”,这里的“古佛”可能指的是一尊古老的佛像,而“留心印”则暗示了佛陀智慧的印记。岩石之上,这尊古佛仿佛在向世人展示着某种精神的印证。
“岩下高人新受持”,“岩下”是对比“岩头”的地理位置,而“高人”可能是一位修行者或禅师,“新受持”则意味着他刚刚接受了一种新的教诲或悟到了一种新的道理。
“佛亦本来无隐现,人于悟处领希夷”,这两句诗表达了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即真理是明显的,不需要隐藏。人们在悟到真相的时候,就会理解到这种不言而喻的奥秘。
“莫嫌梦里还谈梦,且看奇中更有奇”,这两句诗劝诫读者不要因为某些事物或感受像梦一样虚幻就加以否定,而是要深入探索,因为在表面的奇特之下,往往还有更加奇妙的真理等待发现。
“他日證成罗汉果,相逢不必问伊谁”,这里预示了未来某一天,当达到罗汉境界,即佛教中的圣者层次时,那些修行者之间即便相遇,也无需询问对方是谁,因为在精神上的共鸣会使他们自然而然地理解彼此。
整首诗通过对岩石、古佛和高人的描绘,展现了禅宗对于心灵觉悟的追求,以及对真理本质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