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茨居绝顶,高卧枕天阙
出处:《登牛首山》
清 · 黄文涵
携酒出南郊,山行何屈折。
登高一以眺,牛首更奇绝。
旷野树若荠,山气半明灭。
茅茨居绝顶,高卧枕天阙。
银杏千百年,雷火僵复活。
白云巢其巅,望疑隔岁雪。
坐看霞西生,天风吹寂寂。
樵人下山歌,牛背一声笛。
我亦倦忘归,心与境俱适。
一笑入城来,举头遇明月。
登高一以眺,牛首更奇绝。
旷野树若荠,山气半明灭。
茅茨居绝顶,高卧枕天阙。
银杏千百年,雷火僵复活。
白云巢其巅,望疑隔岁雪。
坐看霞西生,天风吹寂寂。
樵人下山歌,牛背一声笛。
我亦倦忘归,心与境俱适。
一笑入城来,举头遇明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牛首山的登山体验与所见之景,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禅意的深邃。首句“百折凭危磴”生动地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艰难与曲折,暗示了攀登之路的不易。接着,“双峰列翠屏”一句,以“翠屏”比喻双峰,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青翠欲滴,也赋予了山峰以动态美,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
“阴晴干象纬,龙虎断江形”两句,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景象来象征和隐喻,其中“象纬”指的是天上的星宿,这里用来形容天气的变化莫测;“龙虎断江形”则可能是指山势险峻,仿佛能切断江流,营造出一种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壮阔,也暗含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谷响传僧磬,烟萝蔽石亭”描绘了山谷中传来僧人敲击木鱼的声音,以及烟雾缭绕中覆盖着石亭的景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也是对内心世界的一种映射,体现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求心灵平静的渴望。
最后,“禅机无一字,松桧更青青”一句,点明了诗的主题——禅意。禅宗讲究“无言之教”,这里的“无一字”并非指没有文字,而是强调了禅宗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语言的境界,通过自然界的静默与和谐,达到内心的宁静与觉悟。松桧作为长寿与坚韧的象征,更是在强调这种精神的持久与坚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登山的过程与所见的自然美景巧妙融合,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也传达了作者对禅宗思想的深刻理解与感悟,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美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