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知满夜夜,此去空尘尘
嗟此无用学,棘猴费精神。
当时羞见月,月岂欲负人。
我去月千里,月来转情亲。
馀音唱窈窕,小诗斗清新。
团团桂树影,金粟香不陈。
便当结幽佩,凌空访仙真。
那知满夜夜,此去空尘尘。
翩然倚高寒,不数肇与晨。
笑渠老章句,步骤准过秦。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科举考试经历的回忆,以及对月光的深深情感。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对比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与现实、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忆昔战秋闱,不复返只轮。” 开篇即以“秋闱”点明科举考试的场景,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参加科举考试的紧张与压力。“不复返只轮”,暗示了考试失败,无法再回到往日的生活状态,流露出一种无奈与失落。
“嗟此无用学,棘猴费精神。” 接着诗人感叹自己所学似乎无用,比喻为“棘猴”,即在荆棘丛中忙碌的猴子,形象地表达了对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差距的不满。
“当时羞见月,月岂欲负人。” 诗人回忆起当时的羞愧心情,仿佛月亮也在责备他,这种拟人化的手法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我去月千里,月来转情亲。” 这两句通过距离的变化,表达了诗人与月光之间情感的转变,从疏远到亲近,象征着心灵的觉醒与自我和解。
“馀音唱窈窕,小诗斗清新。” 描述了诗人创作时的情景,余音绕梁,小诗清新脱俗,体现了他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团团桂树影,金粟香不陈。” 桂树与金粟的意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感,也寓意着高洁与美好,象征着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便当结幽佩,凌空访仙真。” 表达了诗人渴望超越世俗,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解脱,向往与仙人交流的理想境界。
“那知满夜夜,此去空尘尘。” 这两句转折,揭示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落差,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无奈。
“翩然倚高寒,不数肇与晨。” 诗人以“翩然”形容自己的轻盈与自由,与“高寒”形成对比,表达了对自由与高洁生活的向往。
“笑渠老章句,步骤准过秦。” 最后两句讽刺了那些拘泥于旧章旧句的文人,表达了对创新与自由的推崇,同时也暗含对自身追求的肯定。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顾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知识、理想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由与高洁生活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