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
出处:《和曾裘父韵送老人赴镇九江》
宋 · 张孝祥
边箭收声江不波,庐山高处与天摩。
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
尘满庾楼烦剪拂,经馀莲社更摩挲。
文成本自筹帷幄,不数黥彭战伐多。
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
尘满庾楼烦剪拂,经馀莲社更摩挲。
文成本自筹帷幄,不数黥彭战伐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老人赴任九江的场景,充满了对老人的敬意和对未来的期待。首句“边箭收声江不波”,以静谧的江面象征送别的宁静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边关的平静,寓意着老人即将前往的地方将会带来和平与安宁。接着,“庐山高处与天摩”一句,通过描绘庐山的雄伟,隐喻老人的崇高地位和深远影响。
“向来只作青鞋计,此去无如紫诏何”两句,表达了对老人过去默默奉献的肯定和对此次任命的感慨。青鞋计比喻老人过去的低调行事,而紫诏则代表朝廷的正式任命,显示了老人从幕后走向前台的重要转变。
“尘满庾楼烦剪拂,经馀莲社更摩挲”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老人的风范和影响力。庾楼可能是指存放粮食的仓库,这里暗示老人在治理地方时的勤勉和关心民生;莲社则是佛教僧侣集会的地方,表明老人不仅在政务上有建树,也深受民众爱戴。
最后,“文成本自筹帷幄,不数黥彭战伐多”两句,赞扬了老人的文治武功。文本指老人的智慧和策略,筹帷幄意味着他在战略规划上的卓越能力;黥彭则是古代著名的将领,此处用以表示老人的军事才能同样出色,但他的成就更多体现在文治上,而非频繁的战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展现了送别场景的庄重与深情,以及对老人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的高度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