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全文

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唐 · 张九龄
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
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
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
渔商多末事,耕稼少良畴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
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
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

拼音版原文

shānkǎnpíngnánwàngchuānmiǎoběiliú
yuǎnlíntiāncuìqiánhuá

wànjǐngyuánjīnzhǔqiānsōuyàntóu
shāngduōshìgēngjiàshǎoliángchóu

shǒuchénfānchángdēngwángcànlóu
ránchěngchùshìhuòxīnyóu

xiàngsuīqiúmíngdàoqiū
yīnfāngsuǒkōngyuèxiāngyōu

注释

山槛:山上的栏杆。
凭:倚靠。
南望:向南眺望。
川途:江河之路。
眇:形容距离遥远,视线模糊。
北流:向北流淌。
远林:远处的森林。
天翠:天空的翠绿色。
合:交融,汇合。
前浦:前方的水边。
日华:日光。
浮:漂浮,闪耀。
万井:形容众多人家。
缘:沿着,依附。
津渚:水边的小洲。
千艘:上千只船。
咽:形容船只密集,交通繁忙,如同咽喉阻塞一般。
渡头:渡口。
渔商:渔民和商人。
末事:琐碎的事物,生计事务。
耕稼:耕作,种植。
少良畴:缺少肥沃的农田。
自守:自己坚守。
陈蕃榻:借指清贫的生活和高尚的节操,陈蕃是东汉名臣,以清贫自守著称。
尝登:曾经登上。
王粲楼:借指怀才不遇或寄托壮志,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人,曾作《登楼赋》抒发壮志难酬之情。
徒然:白白地,无效果地。
骋目:放眼远望。
处:地方,此处指眼前景象。
岂是:哪里是,难道是。
获心游:满足内心游览之意,即未能达到心灵所期待的境地。
向迹:所走过的道路,此处指自己的人生经历。
虽愚谷:虽然身处偏远的山谷,愚谷常用来比喻隐居或偏远之地。
求名:追求名声。
异盗丘:与盗丘不同,盗丘指春秋时期的大盗跖,此处表示自己追求的不是虚名或不义之名。
息阴:在树荫下休息。
芳木:散发香气的树木。
所:处所,此处指树荫下。
空复:徒然,仍然。
越乡忧:越地思乡之忧,此处指对故乡的深切思念。

翻译

倚靠南面栏杆遥望远方,江河之路向北延伸无际。
远处的森林与天空翠绿交融,前方水滨日光闪耀浮动。
沿岸千百人家依津渚而居,无数船只在渡口处穿梭往来,繁忙无比。
渔人、商人多忙于生计琐事,田间耕稼之地却稀疏,缺少良田。
我曾如陈蕃般坚守清贫之榻,也曾如王粲般登高楼以寄壮志。
然而如今放眼望去,皆非心中向往之处,无法得偿所愿。
虽然身处偏远的愚谷之中,但我追求的并非如盗丘般的虚名。
暂且在芬芳的树木下歇息阴凉,内心却仍难以排解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候使(古代官职,负责地方的监察和传达政令)登上石头驿楼所见之景象与感慨。开篇“山槛凭南望”、“川途眇北流”,诗人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自己站在高处远望的情景。

接下来的“远林天翠合”、“前浦日华浮”,则是对远处森林与近岸水面上日光照耀的美丽描述,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紧接着,“万井缘津渚”、“千艘咽渡头”更进一步描绘了繁忙的水上交通,显示了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随后转向生活琐事:“渔商多末事”,表现出对普通百姓辛勤劳作情形的观察;“耕稼少良畴”则是说农业生产并不容易,反映了诗人对于农民艰苦劳作命运的同情。

中间两句“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提及了历史上两位隐逸之士,表达出诗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随后,“徒然骋目处”、“岂是获心游”,则是说虽然自己在高楼上远望,但这并非真正的心灵所得。

末尾两句“向迹虽愚谷”、“求名异盗丘”,表达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认为追逐虚名与埋藏财宝没有区别,都是世俗之见。最后,“息阴芳木所”、“空复越乡忧”,则是说在凉爽的树荫下安息,却仍旧无法摆脱对故乡的牵挂。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艺术造诣,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历史与个人境遇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