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出处:《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 其二》
唐 · 杜甫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
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
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
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翻译
天气寒冷,鸟儿已经归巢,月亮升起,人们更加宁静。土屋内洒进明亮的月光,松木门边投下稀疏的光影。
白天攀登疲惫,觉得时间短暂,夜晚谈笑,时光显得漫长。
明亮的火把在树林中燃烧,黑暗中汲取石井里的水。
大师在京都曾居住,品德和技艺出众,如同天机般深藏不露。
自古以来,支许这样的隐士游历江湖,志趣与常人不同。
命运多舛,被贬到边关,但道义广大,如箕山颖水般坚守。
没想到在战乱之中,还能远离尘世纷扰。
这次隐秘的探索并非一条路,远处的景色延伸到众多山岭。
清晨曙光微弱,更向西南的山顶攀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诗人在寒冷的冬夜中寻访朋友的土室,并且留宿下来。诗中的意境分为几个层面:
"天寒鸟已归,月出人更静。" 这两句写出了夜晚的宁静与寒冷,鸟儿已经归巢,人们也更加安静。
"土室延白光,松门耿疏影。" 描述了朋友的土室接受着稀薄的月光,而松门投下参差不齐的树影。
"跻攀倦日短,语乐寄夜永。" 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日短夜长的感慨,以及与朋友谈话时的快乐和希望这种美好时光能够延续下去。
"明燃林中薪,暗汲石底井。"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火堆在林间燃烧,井水在石下流淌,显示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
"大师京国旧,德业天机秉。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数奇谪关塞,道广存箕颍。" 这几句可能是在赞扬朋友的品格和他们共同的过往,以及对于未来探索的期待。
"何知戎马间,复接尘事屏。幽寻岂一路,远色有诸岭。晨光稍曚昽,更越西南顶。" 最后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战争和尘世烦恼的无奈,以及对于继续探索未知道路的决心。
这首诗通过对夜晚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生活态度,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友谊和未来探索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