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
出处:《双湖诗为佥宪谢廷柱作》
明 · 王鏊
嵯峨灵峰岭,苍茫寓国山。
两湖分映东西间。
两湖相去无十里,龟龙天池相对起。
朝游长林暮小沚,荡舟欲行行且止。
君非渭川叟,公侯封已晚。
又非鸱夷子,烟波去不返。
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
两湖分映东西间。
两湖相去无十里,龟龙天池相对起。
朝游长林暮小沚,荡舟欲行行且止。
君非渭川叟,公侯封已晚。
又非鸱夷子,烟波去不返。
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双湖的壮丽景色与隐逸之士的生活状态,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与淡泊的情怀。
首句“嵯峨灵峰岭,苍茫寓国山”以雄伟的山岭开篇,营造出一种深远辽阔的自然景观。接着“两湖分映东西间”,点出了双湖的位置,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双湖的地理特点,“两湖相去无十里,龟龙天池相对起”,形象地展现了双湖的近邻关系和壮观景象。
接下来,“朝游长林暮小沚,荡舟欲行行且止”描绘了隐居者的生活方式,他们或漫步于茂密的树林,或停泊在宁静的小洲,悠然自得,与世无争。这种生活状态与“君非渭川叟,公侯封已晚。又非鸱夷子,烟波去不返”的诗句形成对比,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最后,“要知钓徒非钓徒,敕赐散仙在江湖”一句,揭示了隐士并非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而是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精神的超脱。他们如同被皇帝赐封的散仙,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哲思,展现了双湖之美以及隐逸之士的生活哲学,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