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全文

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

出处:《题清足堂
宋 · 许月卿
秀翁今又以光名,窗外琅玕不欠清。
十八公松曾入梦,两三竿竹岂无情。
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
我欲钓竿蓑笠去,斸分烟雨子还能。

拼音版原文

xiùwēngjīnyòuguāngmíngchuāngwàilánggānqiànqīng

shígōngsōngcéngmèngliǎngsān竿gānzhúqíng

hóngchénjìnchūnfēngcuìnéngtiānxuědēng

diào竿gānsuōzhúfēnyānháinéng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词人许浚的作品,名为《题清足堂》。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咏叹自然之美、抒发隐逸情怀的诗句。

“秀翁今又以光名”,秀翁指的是清净的居所或隐士,诗人借此开篇,表达了对清高脱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这里的“光名”意味着清白无瑕的名声和地位。

“窗外琅玕不欠清”,形容窗外自然之声,如溪流之声般清脆动听,且不失其本来的纯净。

接下来的“十八公松曾入梦,两三竿竹岂无情”,则是诗人通过梦境中的松竹,表达了与大自然的和谐共生。这里的“十八公松”指的是古树参天,而“两三竿竹”则是形容竹子的数量和姿态,传递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情趣。

紧接着,“红尘不近春风瑟,翠色能添夜雪灯”,诗人表达了对远离尘世喧嚣、享受自然之美的愿望。这里的“红尘”是指尘世间的纷扰,而“春风瑟”则形容春天微风中带来的清新感。“翠色能添夜雪灯”则是在说,绿色的竹叶在月光下更加鲜明,如同雪地中的灯火,增加了一份宁静与美丽。

最后,“我欲钓竿蓑笠去,斸分烟雨子还能”,诗人表达了想要远离尘世、隐居山林的愿望。这里的“钓竿”是渔夫的渔具,象征着一种简朴自然的生活方式。“蓑笠”则是一种用草或竹叶编织的斗笠,是古代隐士常用的遮阳工具。诗人希望能够像那些能在烟雨中自由自在地翱翔的鸟儿一样,拥有那样的超脱能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和内心情感的真挚抒发,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