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之借问作者谁,母乃与竹同标格
出处:《题卫知事广衍仓西轩墨竹歌》
元 · 傅若金
吾闻渭川竹如箦,太仓欲致那可得。
开眼晴烟落户牗,透裳冰雪生胸臆。
爱之借问作者谁,母乃与竹同标格。
自是君怀足清致,故须好事留真迹。
阴森雨气发中林,飒爽秋声起前席。
微坡直具百亩意,老干真凭万钧力。
玄豹犹含隐雾章,苍龙已奋干霄翼。
火云六月思远避,安得坐我林间石。
待实谁怜彩凤饥,钓鳌未试长竿直。
为君歌罢久叹息,群玉萧萧动高壁。
开眼晴烟落户牗,透裳冰雪生胸臆。
爱之借问作者谁,母乃与竹同标格。
自是君怀足清致,故须好事留真迹。
阴森雨气发中林,飒爽秋声起前席。
微坡直具百亩意,老干真凭万钧力。
玄豹犹含隐雾章,苍龙已奋干霄翼。
火云六月思远避,安得坐我林间石。
待实谁怜彩凤饥,钓鳌未试长竿直。
为君歌罢久叹息,群玉萧萧动高壁。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傅若金的《题卫知事广衍仓西轩墨竹歌》以墨竹为载体,描绘了竹子的形态与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竹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首先,诗中提到“渭川竹如箦”,运用夸张手法形容竹子之多,如同竹箦一般密布,展现出竹林的壮观景象。接着,“太仓欲致那可得”则表达了对无法得到如此美景的遗憾,引出下文对竹子的欣赏与喜爱。
“开眼晴烟落户牗,透裳冰雪生胸臆”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竹子在不同环境下的形象,无论是晨光中的朦胧烟雾,还是冬日里的冰雪寒霜,都让人心生敬仰。这里不仅描绘了竹子的外在美,更体现了其内在的坚韧与高洁。
“爱之借问作者谁,母乃与竹同标格”则进一步强调了竹子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其品格的认同。竹子不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不屈的精神。
接下来,诗人通过“微坡直具百亩意,老干真凭万钧力”描绘了竹子的生长状态,既有幼竹的勃勃生机,也有老竹的坚强毅力,展现了竹子从幼小到成熟的全过程,寓意着人的成长与坚韧不拔的精神。
“玄豹犹含隐雾章,苍龙已奋干霄翼”运用比喻手法,将竹子比作隐雾中的玄豹和翱翔天际的苍龙,进一步凸显了竹子的神秘与力量,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最后,“火云六月思远避,安得坐我林间石”表达了诗人渴望在炎炎夏日中,能在竹林间寻求一片清凉,享受宁静与自然的美好。而“待实谁怜彩凤饥,钓鳌未试长竿直”则以彩凤与钓鳌的典故,表达了对理想与追求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绘,不仅展现了竹子的自然之美,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高尚品格的追求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