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生争避席,六艺许登坛
明 · 王世贞
自草西征就,何人不问潘。
诸生争避席,六艺许登坛。
邸近平津暖,台空易水寒。
朱弦虽可贵,留向伯牙弹。
诸生争避席,六艺许登坛。
邸近平津暖,台空易水寒。
朱弦虽可贵,留向伯牙弹。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为友人潘景升所作,表达对潘景升才华与志向的赞赏以及对其即将北游参加科举考试的鼓励。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首句“自草西征就,何人不问潘”,开篇即以“西征”暗喻潘景升即将踏上科举之路,表达了对潘景升才华的肯定和对他未来成功的期待。接着,“何人不问潘”则进一步强调了潘景升在学识上的卓越成就,引出了下文对潘景升受到众人的尊敬和仰慕的情景描绘。
“诸生争避席,六艺许登坛”两句,通过“争避席”和“登坛”这两个生动的场景,形象地展现了潘景升在学术界的崇高地位和影响力。其中,“六艺”指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育的基本内容,此处用来形容潘景升在学术上的全面造诣和深厚功底。
“邸近平津暖,台空易水寒”两句,运用了地理方位和自然景象的对比,一方面描绘了潘景升即将前往的北方地区(平津)的温暖环境,另一方面则暗示了北游途中可能面临的艰难挑战和内心的孤独感。“台空易水寒”中的“台”可能指代的是科举考场,这里通过“空”和“寒”两个字,既表达了对潘景升即将面对的考试压力的关切,也蕴含了对他在逆境中坚持自我、追求理想的赞美。
最后,“朱弦虽可贵,留向伯牙弹”两句,借用了古代琴师伯牙与知音子期的故事,表达了对潘景升才华的珍视和希望他能在未来的道路上找到真正理解和支持他的朋友。同时,也寓意着即使在科举之路上面临重重困难,潘景升也应该保持自己的本色,坚持自我,最终会遇到能够欣赏并理解他的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潘景升个人经历和志向的描绘,展现了对才子的赞誉和对其未来成功的美好祝愿,同时也蕴含了对友情、理想和坚持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