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家无好梦,今我复何为
出处:《逸上巳》
清末民国初 · 曹家达
逸少兰亭序,元长曲水诗。
斯人不可作,高调若为期。
草长回波暗,风吹落照迟。
谢家无好梦,今我复何为。
斯人不可作,高调若为期。
草长回波暗,风吹落照迟。
谢家无好梦,今我复何为。
鉴赏
这首诗《逸上巳》由清代末年至近现代初的诗人曹家达所作,通过对历史人物和场景的追忆,表达了对逝去时代的感慨与怀念。
首联“逸少兰亭序,元长曲水诗”,以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和谢灵运的《登池上楼》(或误记为元长,应为谢灵运)相提并论,将两位古代文人的杰作与“逸”字相连,暗示了诗中所描绘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自由洒脱的精神境界。
颔联“斯人不可作,高调若为期”,感叹古人难以再现,而他们的高雅情操仿佛成为了后世追求的目标。这里既有对古代文人风骨的赞美,也隐含着对当下社会风气的些许批评。
颈联“草长回波暗,风吹落照迟”,描绘了一幅春日傍晚的景象,草木茂盛,水面波光暗淡,微风吹过,夕阳似乎迟迟不愿落下。这样的景致既美又静,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
尾联“谢家无好梦,今我复何为”,借用谢家(指谢安家族)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困惑。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即使有美好的梦想,也难以实现,让人不禁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历史与自然的融合,以及对古人风范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深刻反思。语言清新自然,情感深沉而不失幽远,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