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
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
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
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
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
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
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
犠樽弃沟俱害性,此理要以达观超。
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
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
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
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
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
已嗤地下有修文,更笑楼成能作记。
注释
蜕:脱胎换骨。犠樽:古代祭祀时用的酒器,这里比喻尊严。
害性:伤害人的本性。
达观:豁达开朗。
封文:封禅仪式的一部分,象征着帝王的神圣地位。
箕斗:星宿名,这里指虚名。
狙公:猴子的主人,比喻世俗之人。
修文:修撰的文章。
楼成:新建的楼阁。
翻译
曾经下达的诏书在大中年间,只听说砍柴,没听说脱胎换骨。牺牲尊严沉入沟壑都伤人性,这个道理需要以豁达超然的态度去理解。
封禅的仪式如同坟墓中的嬉笑怒骂,愤怒不被人察觉,只为防备鬼神的嫉妒。
高高的堤岸变为山谷,山谷又变为丘陵,这样的变迁无需忧虑千年。
过去的文学作品就像诙谐的表演,流传与否又有何所谓呢。
儒家经典排斥孔子的教诲,也抵不过秦始皇一把火烧尽的教训。
虚名往往会误导人,就像北斗星和簸箕,都是徒有其名。
嘲笑地下那些修撰文章的人,更笑那些为楼阁作记的人。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诗人的作品,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文学的深刻理解,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表达一种对历史评价的不满和自我价值的肯定。诗中多次出现“称”字,如“诏书尝下大中朝,不闻称蜕但称樵”,以及“封文为冢嬉笑怒,恚不人知防鬼妒”,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不被当时所重视的遗憾。
“犠樽弃沟俱害性”一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偏见和错误评价对人的伤害。接着,“此理要以达观超”则是提醒读者要有远见卓识,超越表面的认识。
诗人还通过“高岸为谷谷为陵,磨灭可无千载虑”来描绘历史的变迁和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从而引出“向来述作等俳谐,传与不传何有哉”的感慨,表达了对个人成就传承与否的淡然态度。
最后,“六经排孔讳服郑,未胜咸阳一炬灰”和“虚名误人箕斗尔,引调狙公嗔与喜”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当时学术界争论不休、虚名相逐的批评,以及对那些只知追求名利而忽视真实价值的人的讽刺。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个人才华与社会认可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学术界和文学界中虚假与偏见的批判态度。这是一首充满哲理且情感复杂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怀,更是对整个时代文化风貌的一种深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