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
出处:《赠殷以道》
唐 · 牟融
世路红尘懒步趋,长年结屋傍岩隅。
独留乡井诚非隐,老向山林不自愚。
肯信白圭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
独留乡井诚非隐,老向山林不自愚。
肯信白圭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
拼音版原文
翻译
世间的纷扰让我懒得去追逐,常年居住在山岩旁边的屋舍。独自留在故乡并非真正隐居,虽然老去山林却不觉得自己愚蠢。
我坚信洁白的玉石终会保持原貌,又有谁能怜惜那大海中被遗漏的珍珠。
闲暇时我在风景中独自吟咏,面对清风对月,却并未感到自我娱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逸者对世俗生活的淡泊态度和对自然山林的向往之情。"世路红尘懒步趋,长年结屋傍岩隅"表明诗人对于喧嚣的红尘世道感到厌倦,而选择了在山林之间长期居住,建造自己的小屋,与自然为伴。
"独留乡井诚非隐,老向山林不自愚"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虽然身处乡间,但心志坚定,不愿意掩藏自己的真实感受,也不认为自己选择隐逸是一种愚蠢的行为。反而是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清醒认识和超脱。
"肯信白圭终在璞,谁怜沧海竟遗珠"借用了古代宝石“白圭”和“璞”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真知灼见者的珍视,以及对那些未被世人发现的才华的同情。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则是诗人在平淡无奇中寻找乐趣,用手轻触着自然之景,沉浸于吟咏之间。即便是在品尝美酒、面对清风的时刻,也感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不再追求世间的快乐。
整首诗通过隐逸者的内心独白,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和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