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全文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宋 · 苏轼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麇麚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朮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拼音版原文

liánshānpánchāngcuìwèifánkǒu

láibǎikōngsāoshǒu

zuòkànōuniǎoméimèngzhújūn?
zǒu

jīncháohéngjiāngláiwěishuāixiǔ

gāotánlàngfēiqīngzhòng

réncéngjuéhánhǒu

fēngquánliǎngsōngzhúsānyǒu

xíngxīnyǒuzhī?
zàipéngyǒu

西shàngjiǔtíngzhòngshānjiēpéilǒu

quèkànjiāngběiyúnshuǐmiǎoyǒu

jiàngōngmǎngmǎngzhēnchǔsǒu

kōngchuánsūnlángshítáogōngliǔ

ěrláifēngliúrénwéiyǒumànlàngsǒu

mǎitiánjuéshuǐkuàngjiǔ

suǒxiūzhúlínshēnchùānjǐngjiù

xiāngjiāngshèngjuégèngguǒsānqiǔ

注释

蟠:环绕。
蔚:茂盛。
百日:一百天。
济:渡过。
鸥鸟:海鸥。
麇麚:麋鹿。
一苇:一片苇叶。
培塿:形容山小而多。
乳水:指甘甜的山泉水。

翻译

连绵的山峦环绕武昌,翠绿的树木茂盛在樊口。
我已经在这里度过百天,想要渡江却只能空自挠头。
坐着看鸥鸟消失,梦境中追赶着麋鹿奔跑。
今日乘船横渡长江,一片苇叶寄托我衰老的心。
高谈阔论击破巨浪,轻盈地飞跃过重重山丘。
离去的人已经不多,只剩下峭壁和寒溪的怒吼。
风声和泉水是两部美妙的音乐,松竹则是三位益友。
慢慢行走中收获喜悦,药草隐藏在杂草丛中。
向西登上九曲亭,四周的山峦矮小如堆。
回头看向江北的道路,云雾缭绕,景色迷茫。
遥望吴宫遗迹,广袤的原野似是楚国的沼泽。
昔日孙郎的石头空留传说,陶公的柳树已不再见。
自那时起,风流人物只剩我这流浪者。
我已决定买下田园,乳水更是酿酒的好材料。
需要的是修竹成林,深处好安置打水的井和舂米的臼。
相伴游览美景,还要准备三天的干粮以备不时之需。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苏东坡)的作品,名为《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苏轼在此表现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内心的情感世界。

首句“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描绘了一幅雄伟的山水画面,其中“连山”指的是连绵不绝的山脉,“蟠”形容其蜿蜒曲折,“翠木”则是生长在溪谷中的绿色树木,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自然与宁静并存的环境。

接下来的“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表达了诗人自我隔绝于尘世喧嚣,与世俗保持距离的生活状态,以及内心深处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思考。这里的“空搔首”暗示了一种超脱物外、寻求精神寄托的心境。

其后,“坐看鸥鸟没,梦逐麇麚走。”则是诗人在大自然中观察到的一幕:水鸟潜入水中,而自己的心灵也似乎随着这份宁静而飞翔。这一句流露出诗人对于自由和远离尘世的向往。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则是表达了诗人在某一个清晨,乘坐简陋的小船(一苇)穿行于江上,心中充满了对生命如过眼云烟、无常易逝的感慨。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这一句通过诗人的豪迈语调,展现了一种不畏强暴,不服输给生活波折的心态。这里的“高谈”、“破巨浪”都显示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定与勇气。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则是描绘了一个荒凉而又宁静的场景,诗人通过这样的环境来表达自己对于过往和孤独的感触,以及内心深处的一种苍凉。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这里,诗人将自然界的声音(风泉)比作音乐,将树木(松竹)视为知己。这种拟人化的手法,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更透露出诗人对于简单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

“徐行欣有得,芝朮在蓬莠。”则是在赞美一种平缓而愉悦的心境,以及对生命中一些微小幸福的感激。这里的“芝朮”是指生长于荒野中的灵芝和其他植物,象征着自然赋予的恩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这一句描写了诗人攀登至一处高地(九曲亭),从那里望去,众多山峦如同堆积起来的土墩。这是对壮丽景象的一种赞美,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探索自然之奥秘的热情。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则是在表现一种回望与思念。诗人在高处眺望江北的道路,那里云雾缭绕,水流不见踪迹。这一句传达了对远方的留恋和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这里,“吴宫”和“楚薮”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地方。诗人通过这些地名的提及,表达了一种历史的沉重感,以及对过往文化遗迹的敬畏之情。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这一句中,“孙郎石”和“陶公柳”分别指的是古代文学家孙权的石头像和陶渊明的爱好柳树。诗人在此感慨,历史上的名人遗迹如今已不复见,而自己也只能在心中留住这些美好的记忆。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则是在表达一种对于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无奈。诗人自称为“风流人”,而现在只剩下了像他这样的闲适之士在世间漫游。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这里,“买田”意味着诗人决定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土地,以求心灵的归宿。同时,他还提到了“乳水”和“宜酒”,象征着一种简单而宁静的生活愿景。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这一句则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环境中田园生活的向往。他希望在竹林之中找到一处平静的居所,并在那里建立起自己的生活秩序。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这里,“相将”意味着与朋友一起,“踏胜绝”则是指攀登到极高之处以观赏美景。诗人还提到了准备了三天的干粮(三日糗),预示了一次长时间的山中游历。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展示了苏轼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同时,他也在诗中表达了对于人生、历史和文化遗产的深刻感悟。这不仅是一次旅行的记录,更是诗人生命态度的一次美妙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