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狄本为王者外,卒徒能受帅师怜
出处:《平夷所老人》
明 · 何景明
平夷老人发两肩,哀哀泪落古城烟。
岁收斗粟输田赋,日向诸邻乞米钱。
风雨饥寒趋路侧,子孙流落避兵年。
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
官里征徭何日已,军中苦乐古来偏。
魂惊战鼓心犹怯,臂中飞弧肉尽穿。
独去负戈巡气砦,谁来销甲种春田。
朝廷德意思柔远,阃幄谟猷在识先。
夷狄本为王者外,卒徒能受帅师怜。
敢愁沟壑填衰谢,只拟封疆息秽膻。
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
岁收斗粟输田赋,日向诸邻乞米钱。
风雨饥寒趋路侧,子孙流落避兵年。
青春有伴难还土,白首无家尚戍边。
官里征徭何日已,军中苦乐古来偏。
魂惊战鼓心犹怯,臂中飞弧肉尽穿。
独去负戈巡气砦,谁来销甲种春田。
朝廷德意思柔远,阃幄谟猷在识先。
夷狄本为王者外,卒徒能受帅师怜。
敢愁沟壑填衰谢,只拟封疆息秽膻。
我愿麾前法唐将,筹边有策到今传。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何景明的《平夷所老人》描绘了一位饱经战乱与贫困的老人形象。首联“平夷老人发两肩,哀哀泪落古城烟”,通过“两肩”和“古城烟”的意象,展现出老人苍老疲惫,泪水如古城烟雾般哀伤。接下来的诗句揭示了老人生活的艰辛:他因收成微薄而缴纳田赋艰难,常向邻居借贷度日,风雨饥寒中行乞求生。
诗中描述了老人的家人流离失所,自己虽年迈仍戍守边疆,表达了他对战争的恐惧和对和平的渴望。诗人批评官府征徭不断,士兵苦乐不均,暗示了社会的不公。然而,老人仍怀揣希望,期待朝廷能够以德治国,边境安宁。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效仿唐代名将,为国家边境筹划良策的愿望,体现出其高尚的家国情怀和对和平统一的坚定信念。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战乱时期底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