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全文

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

出处:《寄孙元忠 其一
宋 · 孔平仲
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八月秋高风怒号。
草木黄落龙正蛰,哀鸿独叫求其曹。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漂零已是沧浪客。
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

鉴赏

这首诗《寄孙元忠(其一)》由宋代诗人孔平仲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展现了深沉的忧郁与对友情的深切怀念。

首句“君不见潇湘之山衡山高”,以“潇湘”与“衡山”为背景,点明了地点,同时借高山的雄伟形象,营造出一种壮阔而孤寂的氛围。接着,“八月秋高风怒号”一句,直接描绘了秋季的狂风,不仅渲染了季节的特征,也暗示了内心的激荡与不安。

“草木黄落龙正蛰,哀鸿独叫求其曹”两句,运用了象征手法,将草木的凋零、龙的蛰伏与哀鸿的孤独叫声,与人的境遇相联系,表达了在逆境中寻求同伴、渴望理解的情感。这里,草木的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龙的蛰伏则暗示了力量的暂时隐匿,而哀鸿的孤独叫声,则是寻求共鸣与支持的呼唤。

“男儿生无所成头皓白,漂零已是沧浪客”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未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感慨以及漂泊无依的生活状态。这里的“皓白”既指头发的白发,也暗喻岁月的流逝和理想的破灭。“沧浪客”则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作为漂泊者的身份,以及对自由与独立生活的向往。

最后,“呼儿觅纸一题诗,此心炯炯君应识”两句,通过主人公的动作——唤儿找纸题诗,表达了他希望通过文字来寄托情感、寻找共鸣的愿望。这里的“此心炯炯”形容内心明亮而坚定,同时也暗示了对友情的期待与珍惜。诗人希望友人能理解自己的心境,体现了深厚的人情味与对友情的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人物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对友情的深切渴望,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