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地生流泉
二物各一处,音韵何由传。
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
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地生流泉。
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乾净声涓涓。
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
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
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
形魄散逐五音尽,双蛾结草空婵娟。
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
金尊湛湛夜沈沈,馀音叠发清联绵。
主人醉盈有得色,座客向隅增内然。
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
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窗归独眠。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弹琴人:正在弹琴的人。膝上琴:放在膝盖上的琴。
听琴人:倾听琴声的人。
匣中弦:装在琴匣里的琴弦。
音韵:音乐的旋律和节奏。
昭君:古代美女,曾被送往匈奴和亲。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末年女诗人,曾被匈奴俘虏。
乌枭:一种鸟类,常被视为不祥之兆。
关山:泛指险要的山脉。
形魄:形体与魂魄。
五音:中国古代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
中腹:内心深处。
馀音:乐曲结束后留下的回响。
主人:宴会上的主人。
座客:宴会的宾客。
颜回:孔子的学生,以德行著称。
野夫:对乡野人士的称呼,这里指诗人自己。
萧君:可能是诗中的友人或宴席的主人。
翻译
弹琴的人如同膝上的琴,听琴的人如同琴弦在匣中。两者各自在一处,琴音与情感如何传递。
没有风,质地与气息仍能相互感应,万千悲伤情绪缠绵不断。
起初,仿佛天山之外飘落白雪,渐渐地,万丈深涧中涌出潺潺流泉。
风中梅花轻轻飘落,十指弹出的琴声如水涓涓流淌。
昭君可惜远嫁匈奴,战场的景象近在眼前。
蔡琰命运多舛,淹没在胡虏之地,乌鸦的叫声在胡天回荡。
关山险阻相隔万里,景色模糊,风烟四起。
形体与魂魄消散,五音皆尽,美丽的眉毛也只能空挂。
心中的痛苦深远无边,新的忧愁无法再传递。
金杯满酒,夜晚深沉,余音袅袅,连绵不绝。
主人酒醉面露得意之色,宾客沉默,内心更加黯然。
孔子责怪颜回的瑟声,野夫又为何在萧君的宴席上感伤。
拂衣而去,多次请求停止演奏,月光下独自回到书窗前眠睡。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安静夜晚的琴瑟和鸣,通过琴声表达了深沉的情感。开头两句“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生动地刻画出弹奏者与听众之间的艺术共鸣,仿佛琴音能够穿透空间,直接触及心灵。
接下来的“二物各一处,音韵何由传。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则表达了即便是弹奏者与听众分处不同的空间,他们之间也能通过琴声产生共鸣,传递出深沉的悲凉情绪。
诗人随后描写自然景象“初时天山之外飞白雪,渐渐万丈涧地生流泉”和“风梅花落轻扬扬,十指乾净声涓涓”,通过对比琴声与大自然的声音,突显出琴音的清脆与纯净,以及它所带来的宁静与安详。
接着,“昭君可惜嫁单于,沙场不远只眼前。蔡琰薄命没胡虏,乌枭啾唧啼胡天”两句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对古代女子命运的同情与哀婉。
“关山险隔一万里,颜色错漠生风烟。形魄散逐五音尽,双蛾结草空婵娟”则描绘出一幅边塞苍茫、人事更迭的画面,透露出诗人对远方故土的思念之情。
“中腹苦恨杳不极,新心愁绝难复传。金尊湛湛夜沈沈,馀音叠发清联绵”表达了内心深处无法言说的悲哀,以及琴声带来的忧郁和连绵。
最后,“主人醉盈有得色,座客向隅增内然。孔子怪责颜回瑟,野夫何事萧君筵。拂衣屡命请中废,月照书窗归独眠”则通过主人与座客的对比,以及对古人颜回、孔子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感慨和内心的自省。
整首诗通过琴声作为媒介,展现了自然景象与人事更迭之间的情感交织,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绪,是一首充满哲理与情感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