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
出处:《和暮秋闻雁有怀 其二》
宋 · 赵希逢
有腹夫谁肯贮愁,笑他宋玉浪悲秋。
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
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
注释
贮愁:怀有忧愁。宋玉:战国时期楚国辞赋家,以悲秋闻名。
征鸿:远行的大雁。
小楼:指代某座楼房或阁楼,可能象征诗人的内心世界。
翻译
谁会怜悯怀有忧愁之人,嘲笑宋玉徒然为秋天悲伤。即使远行的大雁叫声充满哀怨,又怎能悄无声息地飞过那小楼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希逢所作的《和暮秋闻雁有怀(其二)》。诗中,诗人以幽默调侃的口吻表达对愁绪的感慨。"有腹夫谁肯贮愁",这里的"有腹夫"暗指能承载愁绪的人,而"谁肯贮愁"则表达了愁苦无人理解或寄托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笑他宋玉浪悲秋",将宋玉的悲秋情怀视为过分或无谓,暗示不必过于沉溺于秋的哀愁。
后两句"征鸿纵使声多恨,怎得无声过小楼"进一步深化主题,诗人将大雁比喻为远行之人,即使它们的叫声充满哀怨,也无法传达给静寂的小楼中的自己,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无法排遣的愁绪。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情于景,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愁苦心境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