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出处:《澄心亭颂》
宋 · 黄庭坚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究空。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
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
即浑即澄彻,个是涅槃门。
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
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
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
即浑即澄彻,个是涅槃门。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菩萨:佛教中的修行者,具有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清凉月:比喻菩萨的智慧光明,如清凉明月照亮人心。
毕究空:佛教术语,指彻底的空无或无我之境。
众生:泛指世间所有生命。
心水净:比喻人心灵的纯净。
菩提:觉悟、成佛之意。
尘劳:世俗的烦恼和劳累。
八风:佛教中的八种基本烦恼,如贪、嗔、痴等。
涅槃门:佛教中解脱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最高境界。
翻译
菩萨如同清凉明月,游走在空无边际的境界。世人的内心如净水般纯净,佛的智慧在此显现。
忍受观察,平息世俗的劳苦,烦恼如波静止在底层。
八种风猛烈吹来,引发尘世的烦恼再次升起。
觉悟的海洋本性清澈,即使波涛汹涌也浑然一体。
既是浑浊又是清澈,这就是通往涅槃的道路。
鉴赏
这首诗名为《澄心亭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所作。诗中以佛教禅宗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心灵净化和超脱世俗的理解。"菩萨清凉月"象征智慧与清凉的心境,"毕究空"则指彻底的空寂。"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比喻人们内心深处的烦恼得以清净,智慧如月影般显现。
"忍观伏尘劳,波澄泥著底",通过观察和忍耐,可以平息世间的纷扰,使心境如静止的水面,不受尘世干扰。然而,"八风动地来,尘劳还复起",又暗示即使在最宁静的状态下,外界的诱惑和困扰依然存在。
"觉海性澄圆,浪时无不浑",将心灵比作广阔的觉海,即使在波涛起伏时,也保持浑然一体的清明。最后两句"即浑即澄彻,个是涅槃门",表达了诗人对达到涅槃境界的理解,即在混浊中也能找到清澈,这是通往解脱的最高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黄庭坚在禅宗思想影响下的艺术追求,以及他对人生和宇宙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