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望禅林外,方弘拯溺情
出处:《五言过楼岩寺》
唐 · 李治
旋騼登雪岭,飞旆驻香城。
路盘高下骑,峰回出没旌。
云衣缝涧户,霞绮织山楹。
飏刹移虹影,携风引梵声。
岫馥炉烟合,岩悬叠溜萦。
空结笼檐网,虚谷响台铃。
簇野千丛暗,长河一带明。
散望禅林外,方弘拯溺情。
路盘高下骑,峰回出没旌。
云衣缝涧户,霞绮织山楹。
飏刹移虹影,携风引梵声。
岫馥炉烟合,岩悬叠溜萦。
空结笼檐网,虚谷响台铃。
簇野千丛暗,长河一带明。
散望禅林外,方弘拯溺情。
注释
旋騼:马蹄。雪岭:雪山。
飞旆:飘扬的旗帜。
香城:香气四溢的城市。
路盘:山路弯曲。
峰回:山峰回转。
云衣:云雾。
涧户:山涧入口。
霞绮:晚霞如锦。
山楹:山梁。
飏刹:佛塔。
虹影:彩虹倒影。
岩悬:瀑布挂在岩石上。
叠溜:层层瀑布。
笼檐网:蜘蛛网。
虚谷:空旷山谷。
台铃:寺庙的铃声。
千丛暗:丛林深暗。
一带明:长河明亮。
禅林:禅寺。
弘拯:宏大拯救。
翻译
马蹄踏过雪山顶,旗帜飘扬在香城驻留。山路曲折骑行者,山峰回转旗帜显眼。
云雾如衣覆盖山涧,晚霞如同织锦装饰山梁。
佛塔倒映彩虹,梵音随风飘荡。
山洞烟雾缭绕,瀑布如帘悬挂山崖。
空中的蛛网结于檐头,山谷中回荡着经堂的铃声。
野外丛林深暗,长河泛光一片明亮。
远眺禅林之外,佛法宏大以拯救众生苦难。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登山访寺的景象,充满了对佛法的向往与追求。
"旋騼登雪岭,飞旆驻香城。" 开篇即刻画出一幅雄伟的山岭图,雪岭高耸,飞旆飘扬,香气缭绕,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路盘高下骑,峰回出没旌。" 路途曲折,高低起伏,行者骑乘其上,如同云中漫步,旌旗时隐时现,增添了动态之美。
"云衣缝涧户,霞绮织山楹。" 云雾如衣轻柔覆盖着山谷之口,而霞光则如织锦一般装点着山间的楹柱,这些意象丰富地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
"飏刹移虹影,携风引梵声。" 风吹动树叶的声音宛如天籁之音,与远处虹桥的幻影交织,行者似乎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感受到了佛法的超然境界。
"岫馥炉烟合,岩悬叠溜萦。" 山中的寺庙里,炉火温暖而又神秘,岩石上生长着苔藓,一切皆显得宁静而又深邃。
"空结笼檐网,虚谷响台铃。" 空气中仿佛有无形的网罗,山谷间回荡着清脆的铃声,这些都是对寺庙环境细腻描写的体现。
"簇野千丛暗,长河一带明。" 野外丛生之物在光线的照射下显得神秘而又深邃,而远处的长河则如同一道明亮的边界,划分了自然与人间的界限。
"散望禅林外,方弘拯溺情。" 行者在禅林之外放眼望去,心中对佛法的追求愈发广大和深远,这也是诗歌最终所表达的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行者对于精神家园的向往与追寻,是一首融合了山水田园与佛教文化元素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