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冂尽日闭闲庭,坐对谈天力倦听
出处:《閒居杂兴和丁选部四首》
明 · 黄衷
衙冂尽日闭闲庭,坐对谈天力倦听。
七步谩誇逢洛女,数峰终解咏湘灵。
慵须报客方脩刺,智不如人可挈瓶。
小苑春来成晚计,却移红槿种参苓。
七步谩誇逢洛女,数峰终解咏湘灵。
慵须报客方脩刺,智不如人可挈瓶。
小苑春来成晚计,却移红槿种参苓。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充满了宁静与深思。首句“衙冂尽日闭闲庭”,开门见山地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环境——官署之门整天紧闭,庭院显得格外宁静。这不仅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接着,“坐对谈天力倦听”一句,通过描述诗人面对谈话感到疲惫的情景,进一步展现了他的内心世界。这里的“谈天”可能指的是与人交谈或思考问题,而“力倦听”则表明了诗人对此感到厌倦或疲惫,或许是因为思考过于深入,或是对话内容让他感到疲惫。
“七步谩夸逢洛女,数峰终解咏湘灵。”这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才华与情感的追求。七步之才,出自曹植的故事,形容才思敏捷;而“洛女”和“湘灵”则是古代传说中美丽的女子,分别与洛水女神和湘水女神相关,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于美好情感和才华的向往。
“慵须报客方修刺,智不如人可挈瓶。”这两句则展示了诗人的个性特点。前一句“慵须报客方修刺”说明了诗人对待来访者的态度,他并不急于接待客人,而是等到必须时才去准备名片,体现了他的懒散与随性。后一句“智不如人可挈瓶”则是一种自谦,表示自己在智慧上不如他人,但愿意像提着瓶子一样跟随他人学习,表现了诗人的谦逊与好学。
最后,“小苑春来成晚计,却移红槿种参苓。”这两句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诗人决定在小花园里种植红色的木槿花和参苓草。这一举动既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喜爱,也可能是对未来生活的某种规划或期待。通过种植花草,诗人似乎在为自己的生活增添色彩,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内心世界、情感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思考,语言简洁而富有深意,展现了明代文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