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出处:《和陶时运四首,并引 其二》
宋 · 苏轼
下有澄潭,可饮可濯。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江山千里,供我遐瞩。
木固无胫,瓦岂有足。
陶匠自至,啸歌相乐。
翻译
下面有一片清澈的水潭,可以饮用也可以洗涤。广阔的江山绵延千里,任我尽情远望。
注释
澄潭:清澈的水潭。遐瞩:远望,眺望。
木固:树木本然。
瓦岂:瓦片怎能。
陶匠:制陶工人。
啸歌:吟唱歌曲。
鉴赏
诗人以澄清的潭水为酌饮之地,又可作为洗涤之用。眼前江山绵延千里,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视野与心灵的寄托。木头虽实,但无脚不能行走;瓦片虽硬,却无足亦无法移动。这两句暗示了物各有其用,亦如人各有其才,应根据个体特性发挥所长。陶匠自来,指的是自然而然地到来,而非勉强。他们齐声高声歌唱,与诗人一同享受这份快乐。
诗中流露出苏轼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不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更享受着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人生态度。同时,陶匠之类的工匠能自主到来,也反映出苏轼对于自由劳动、平等交流的社会理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境,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