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
出处:《卿勿言》
明 · 李东阳
卿勿言,朕自思,南诏覆师君不知。
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
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
有言如此尚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
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卿勿忧,朕自保,范阳弄兵苦不早。
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
有言如此尚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
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李东阳所作的五言绝句《卿勿言》。诗中以对话的形式,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忧虑和对直言进谏的渴望。首句“卿勿言,朕自思”,透露出皇帝看似冷静自省的态度,但实际上可能内心深处对南诏战事的失败有所反思。接着,“南诏覆师君不知”暗示了战争的失利,而“卿勿忧,朕自保”则表达了皇帝试图自我安慰和承担责任。
“范阳弄兵苦不早”暗指边疆的军事行动处理不当,可能是指范阳(唐代幽州治所,此处泛指边关)的军事调动过早或策略失误。接下来的“卿邪谁邪高与杨,非姚非宋还非张”运用排比,指出没有像杨、姚、宋、张那样的贤臣可以倚重,暗示朝廷人才凋零。
“有言如此悉不用,岂有药石针膏肓”进一步强调了皇帝对于直言劝谏的渴望,认为即使有人提出良策,也可能因无人采纳而无济于事,如同治疗已到膏肓的病症,药物已无法奏效。最后两句“君不见咸阳老人能直谏,何曾得睹君王面”,通过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对直言敢谏的传统美德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现实中皇帝不愿接受批评的困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对话形式,寓言式的表达方式,揭示了明朝皇帝面临的问题和对贤臣的期盼,以及对直言进谏的渴望和现实困境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