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
出处:《夜起庵杂诗 其五》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淳于讽子舆,嫂溺援以手。
避嫌忍坐视,毋乃君子咎。
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
徒手将何施,行权岂可狃。
枉尺而直寻,逆取而顺守。
本原既不端,讵免天下诟。
避嫌忍坐视,毋乃君子咎。
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
徒手将何施,行权岂可狃。
枉尺而直寻,逆取而顺守。
本原既不端,讵免天下诟。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郑孝胥的《夜起庵杂诗》第五首,主要通过淳于讽子舆的故事,探讨道德与权变之间的关系。淳于讽的行为体现了儒家仁爱精神,嫂嫂落水他伸手相救,但若因此引起嫌疑,坐视不理似乎又违背了君子之道。诗中强调,真正的君子应该以道义为准则,即使在权衡时也不应轻易妥协,不能仅凭一时之便而牺牲原则。
"淳于讽子舆,嫂溺援以手"描绘了这个典故,"避嫌忍坐视,毋乃君子咎"则指出这种困境。接下来,诗人指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道援天下,其义在不苟",即坚守道义,行事不能随意。"徒手将何施,行权岂可狃"进一步强调权变要有度,不能成为习惯。"枉尺而直寻,逆取而顺守"意味着在必要时可以适度妥协,但最终要回归正道。
最后,诗人批评如果本源不正,就难以避免世人的指责,"本原既不端,讵免天下诟"。整首诗寓言深刻,表达了对道德操守和权变智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