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人贵诚意,云空斯已误
出处:《梦中颜余屋曰空意庵醒而赋此》
清 · 张晋
至人贵诚意,云空斯已误。
英雄爱逃禅,是乃当末路。
我生不佞佛,专博禅中趣。
频年困风尘,饥寒乱心虑。
趾离怜我惫,导向梦中去。
三字标妙谛,寂灭神所寓。
惟意在心先,进道实初步。
一空无不空,庵定在何处。
明镜本无台,菩提亦非树。
拈出树与台,毕竟意有注。
机锋落言诠,障碍堕云雾。
何如证无无,一切为删除。
掷笔笑饶舌,文字太驰骛。
吾意实难空,此梦何时寤。
英雄爱逃禅,是乃当末路。
我生不佞佛,专博禅中趣。
频年困风尘,饥寒乱心虑。
趾离怜我惫,导向梦中去。
三字标妙谛,寂灭神所寓。
惟意在心先,进道实初步。
一空无不空,庵定在何处。
明镜本无台,菩提亦非树。
拈出树与台,毕竟意有注。
机锋落言诠,障碍堕云雾。
何如证无无,一切为删除。
掷笔笑饶舌,文字太驰骛。
吾意实难空,此梦何时寤。
鉴赏
这首清代张晋的诗《梦中颜余屋曰空意庵醒而赋此》以禅宗思想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首句“至人贵诚意”强调了真诚的重要性,接下来通过“云空斯已误”暗示了追求虚无的误区。诗人自述不佞佛,却醉心于禅学中的深意,生活艰辛使他内心纷扰。
“趾离怜我惫,导向梦中去”描绘了困境中寻求解脱的心理状态,梦中“三字标妙谛,寂灭神所寓”揭示了禅宗追求的寂静与涅槃。诗人认为,真正的修行在于“惟意在心先”,空无并非空洞,而是进道的起点。
“一空无不空,庵定在何处”进一步探讨了空与有之间的关系,指出“明镜本无台,菩提亦非树”的真理,即一切事物的本质并非表面所见。然而,过分执着于文字和言辞(“机锋落言诠,障碍堕云雾”)会陷入迷惑,不如直接体悟“证无无”,去除一切杂念。
最后,诗人以“掷笔笑饶舌,文字太驰骛”表达对文字游戏的厌倦,感叹自己的心意难以真正空灵,期待从梦境中醒来,实现内心的觉悟。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智慧的深入理解和独特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