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繇道子意太奇,醉墨淋漓为此画
出处:《题教子升天龙图》
明 · 乌斯道
大龙气势何奋疾,小龙两角犹茧栗。
黑云上下风荡潏,前顾后随恐相失。
怪态迸发胡为然,乃是教子飞上天。
天宇荡荡足蜿蜒,下视鱼鳖徒深渊。
我闻龙性自变化,若待教焉良可诧。
僧繇道子意太奇,醉墨淋漓为此画。
君不见葛陂杖、雷泽梭,倏忽妙用尚尔多,真龙之子宜如何。
黑云上下风荡潏,前顾后随恐相失。
怪态迸发胡为然,乃是教子飞上天。
天宇荡荡足蜿蜒,下视鱼鳖徒深渊。
我闻龙性自变化,若待教焉良可诧。
僧繇道子意太奇,醉墨淋漓为此画。
君不见葛陂杖、雷泽梭,倏忽妙用尚尔多,真龙之子宜如何。
鉴赏
这首明代乌斯道的《题教子升天龙图》描绘了一幅生动的龙图景象。诗中首先以“大龙气势何奋疾,小龙两角犹茧栗”开篇,展现出巨龙和小龙的动态与紧张感,仿佛在准备某种壮举。接着,“黑云上下风荡潏”烘托出神秘而紧张的气氛,龙儿跟随母龙,似乎畏惧又充满期待。
诗人对画家的创意表达了赞赏:“怪态迸发胡为然,乃是教子飞上天”,认为画中的奇特构思令人惊讶,龙母似乎在教导幼龙飞翔,寓意着成长与突破。随后,“天宇荡荡足蜿蜒,下视鱼鳖徒深渊”描绘了龙在广阔天空中蜿蜒的姿态,以及它俯瞰下方生物的威严。
诗人进一步指出,龙本就具有变化无常的特性,但被人为地教化升天,显得有些不自然:“我闻龙性自变化,若待教焉良可诧”。最后,诗人以葛陂杖和雷泽梭为例,强调自然之力更为神奇,暗示真正的龙子应当顺应天性,而非人为塑造。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既赞美了画作的技艺,也引发了对龙性与教育的哲思,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龙的形象的独特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