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出处:《过不疑上人院》
唐 · 姚合
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
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
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九经:指儒家的九部经典著作。大义:大道理,主要原则。
内典:佛教经典。
精:精通,深入理解。
帘冷:寒冷的帘幕。
松影:松树的影子。
苔深:青苔覆盖深厚。
减覆声:减弱了覆盖物(如帘子)发出的声音。
相逢:相遇。
此日:这一天。
相失:失去联系,不再相见。
恐:恐怕,担忧。
觉路:觉悟的道路。
何门:哪一条道路。
去:前往。
师须:必须有导师。
引我行:引导我前行。
翻译
精通儒家经典,佛经自然深入。寒帘连接松树影,青苔覆盖的声音更轻。
今日能相遇实属幸运,唯恐来世再无相见可能。
寻找觉悟之路,还需师父指引前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求学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导师的敬仰。首句"九经通大义,内典自应精"表明了求学者的广博学识和深入理解古代经典。接下来的"帘冷连松影,苔深减覆声"则是通过自然景象来形容学习氛围的宁静与深邃。
中间两句"相逢幸此日,相失恐来生"表达了求学者对于能够遇到导师的珍惜,以及如果错过了这次机会可能永远无法再得的忧虑。末尾两句"觉路何门去,师须引我行"则是求学者的迫切心情和对导师指引的渴望。
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长,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古代士人对于知识与智慧追求的执着,以及对良师益友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