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出处:《扬州即事》
元 · 宋无
玉垒开方面,金汤控上游。
连营骠骑宅,重柝雁行楼。
彊弩虚空发,飞桥日夜浮。
烟生烽燧地,草死虎狼秋。
此处兵威震,当时国步忧。
六年襄郡守,三策荩臣谋。
大将深围陷,长江万里休。
两淮先按堵,孤注独横筹。
破竹才乘势,闻风已置邮。
乾坤机轴转,海岳版图收。
春变山堂柳,波通汴水鸥。
平坡南下马,远渡北来舟。
无复琼花梦,犹馀芍药愁。
尘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连营骠骑宅,重柝雁行楼。
彊弩虚空发,飞桥日夜浮。
烟生烽燧地,草死虎狼秋。
此处兵威震,当时国步忧。
六年襄郡守,三策荩臣谋。
大将深围陷,长江万里休。
两淮先按堵,孤注独横筹。
破竹才乘势,闻风已置邮。
乾坤机轴转,海岳版图收。
春变山堂柳,波通汴水鸥。
平坡南下马,远渡北来舟。
无复琼花梦,犹馀芍药愁。
尘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垒:地名,代指战场。金汤:比喻坚固的防御工事。
连营:连续不断的军营。
彊弩:强劲的弓箭。
烽燧:古代传递军事信息的烽火。
孤注:冒险的最后一搏。
琼花:珍贵的花卉,象征美好梦想。
尘埃:比喻微不足道的人。
翻译
玉垒山头展开了阵势,坚固的防线掌控着上游连绵的军营如同骠骑的府邸,雁行般的高楼警戒森严
强弓劲矢在虚空中激射,飞桥昼夜浮于江面
烽火之地升起袅袅烟雾,草木因战事凋零如秋老虎和恶狼
这里兵威赫赫,当时国家命运令人忧虑
担任襄郡守职六年,献出三次策略都是忠臣谋略
大将军深入敌围,长江万里归于平静
淮河两岸先恢复安定,孤注一掷的战略筹划
破竹之势一旦形成,捷报已传遍四方
天地局势逆转,海岳版图尽入掌握
春天山堂柳色变化,汴河水波中鸥鸟飞翔
平缓山坡南下的马队,北来船只远渡江河
不再有琼花美梦,只剩芍药般的哀愁
尘埃中的小人,却仍穿着黑色貂皮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和战略布局,以及他对国家忧虑的心情。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战争的沉重感受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的情怀。
"玉垒开方面,金汤控上游。连营骠骑宅,重柝雁行楼。" 这几句通过对坚固城垣和军队布局的描述,展现了战争的紧张气氛和军事力量的展示。
接下来的"彊弩虚空发,飞桥日夜浮。烟生烽燧地,草死虎狼秋。" 则通过对战事激烈、烽火连天以及自然环境被破坏的描写,传达了战争带来的毁灭和荒凉。
"此处兵威震,当时国步忧。六年襄郡守,三策荩臣谋。" 这几句表明了将军在战场上的英勇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战略布局和筹划显示出了他深厚的政治智慧。
随后的"大将深围陷,长江万里休。两淮先按堵,孤注独横筹。破竹才乘势,闻风已置邮。乾坤机轴转,海岳版图收。" 描述了战争的紧张和将军的策略运用,以及他对胜利的把握能力和战后之地图的掌控。
最后,"春变山堂柳,波通汴水鸥。平坡南下马,远渡北来舟。无复琼花梦,犹馀芍药愁。尘埃何竖子,还拥黑貂裘。" 表达了将军对往昔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以及他对个人荣辱的淡然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场面、战略筹划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描绘,展现了一位将领在动荡时局中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