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非咸昭晰,今是足审订
出处:《旦气诗》
宋末元初 · 陈普
昼气如大雾,蒙我大明镜。
主人莫知乡,奴隶窃权柄。
不能巍巍莅,惟听纷纷命。
是非既昧瞀,操执岂中正。
不惟裁截偏,尤苦怠惰病。
一柱一柔弱,四维俱不竞。
循兹不回首,安得逃禽行。
为人自暴弃,造化德独盛。
纳日息万物,停止吾视听。
魂归魄不安,灵根复凝定。
潜龙蟠深渊,不灭飞腾性。
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
熹微一隙开,洞达八荒圣。
天地顿轩豁,百度亦饾饤。
昨非咸昭晰,今是足审订。
乃知天于人,父母未足并。
晦以养其明,止以茁其瑩。
此而不接续,诚犯不恭令。
工夫知如何,焚香且虔敬。
主人莫知乡,奴隶窃权柄。
不能巍巍莅,惟听纷纷命。
是非既昧瞀,操执岂中正。
不惟裁截偏,尤苦怠惰病。
一柱一柔弱,四维俱不竞。
循兹不回首,安得逃禽行。
为人自暴弃,造化德独盛。
纳日息万物,停止吾视听。
魂归魄不安,灵根复凝定。
潜龙蟠深渊,不灭飞腾性。
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
熹微一隙开,洞达八荒圣。
天地顿轩豁,百度亦饾饤。
昨非咸昭晰,今是足审订。
乃知天于人,父母未足并。
晦以养其明,止以茁其瑩。
此而不接续,诚犯不恭令。
工夫知如何,焚香且虔敬。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昼气:白昼的雾气。大明镜:明亮的镜子。
主人:指有权威的人。
乡:方向或故乡。
奴隶:此处指代掌权者。
巍巍:威严的样子。
纷纷:众多、杂乱。
昧瞀:昏暗不明。
操执:执行、操作。
裁截:裁决、判断。
四维:指天地四方。
循兹:沿着这条路。
禽行:禽兽的行为。
暴弃:自我放纵。
纳日:接纳阳光。
灵根:精神基础。
潜龙:隐喻有潜力的人或事物。
五更:天快亮的时候。
熹微:微弱的光线。
八荒:极远的地方。
百度:各种事物。
昭晰:清晰可见。
审订:审慎确定。
父母未足并:父母的恩惠不足以相比。
晦以养其明:阴暗中孕育光明。
接续:延续、承继。
恭令:尊敬的法则。
翻译
白昼的雾气笼罩,模糊了我的明亮镜子。主人迷失了方向,仆人却掌握了权力。
无法威严统治,只能听从纷乱的命令。
是非混淆不清,执行怎能公正。
不仅偏颇裁决,更苦于懒散之病。
一根支柱摇晃,四方支撑都无力。
沿着这条路不回头,怎能逃脱禽兽之道。
人自我放逐,造化的大爱却独盛。
接纳阳光滋养万物,静止我的视听。
灵魂与魄魄不安,精神根基重新稳固。
潜藏的龙盘踞深渊,不灭的是飞翔的本性。
五更时分鸡鸣,突然迎来盛大庆典。
微光乍现,照亮八荒之地的圣洁。
天地瞬间开阔,万事万物井然有序。
过去的错误清晰可见,现在的正确得以确认。
这才明白,天对人的恩赐,比父母还要伟大。
阴暗滋养光明,静止促进成长。
若不延续这种教诲,确实触犯了尊敬的法则。
修行之路该如何走?唯有焚香以示虔诚。
鉴赏
这首诗名为《旦气诗》,作者陈普是宋末元初时期的诗人。诗中以雾喻昼气,形象地描绘了昏暗不明的社会景象,主人(统治者)迷失方向,权力落入小人之手。诗人批评了当权者昏庸无能,是非不分,导致国家治理混乱。他强调道德衰落和个人修行的重要性,认为只有潜心修炼,如同潜龙蓄势待发,才能在黎明到来时展现出真正的智慧和力量。
诗中“五更号群鸡,陡然得大庆”象征着希望的曙光,随着天色渐明,真理和正义得以彰显,社会万象焕然一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清明政治的期盼,认为天道循环,阴霾终将过去,光明终将到来。最后,诗人呼吁人们要深思个人的责任与修养,以恭敬之心对待天地之道。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体现了陈普对于社会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秩序的追求,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警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