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全文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宋 · 文同
无悔富道谊,卷藏无所施。
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
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
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

拼音版原文

huǐdàojuàncángsuǒshī

duānbàishàngguānshíniánzǒujiēchí

rénjiēwèijiēwǎnjūnānqiě

yòuzhíkǎoshūdānghéngshuízhī

翻译

毫无遗憾地追求深厚的友情,珍藏在内心不轻易展现。
手持笏板恭敬拜见上级官员,十年来在官阶台阶上奔波不停。
别人都为之叹息,唯独你安然自得。
再次捧着考核文书离去,今后衡量公正又有谁能理解呢?

注释

无悔:没有遗憾。
富道谊:深厚的情谊。
卷藏:珍藏。
无所施:不外显。
端笏:手持笏板(古代官员上朝时所持的礼仪工具)。
上官:上级官员。
阶墀:官阶台阶。
嗟惋:叹息。
安且怡:安然自得。
考书:考核文书。
当衡:衡量公正。
谁与知:谁能理解。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友人张兢无悔即将离别的送别之情。其中,“富道谊”表明朋友在学问上颇有积累,但又感到“卷藏无所施”,意指学识无法得到施展。“端笏拜上官,十年走阶墀”则形象地描述了张兢的仕途经历,他在朝堂之上恭敬地向高官行礼,十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官场中辛勤地努力。

然而,“人皆为嗟惋,君独安且怡”一句却透露出一种对比,众人对于张兢的离去感到悲伤,而他本人则显得异常平静和满足。这不仅展现了张兢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朋友境遇的深刻理解。

最后,“又执考书去,当衡谁与知”则表达了对知识传承的重视。张兢即将带着他的学问离去,诗人在这里暗示,真正能够理解他学问价值的人实在是太少了。这不仅是一种送别之情的流露,也是对知识交流与传承的一种深沉思考。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张兢无悔离别场景的描绘,以及对其学识和人生态度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于友谊与学问两方面的情感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