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杨仆墨诋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
宋末元初 · 方回
颠杨仆墨诋苏张,推挽时君可帝王。
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
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
注释
颠杨:颠倒扬墨,形容对苏张等人的批评。仆墨:仆,仆人,这里比喻贬低;墨,指批评、指责。
诋苏张:诋毁苏秦、张仪,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
推挽:推举扶持。
时君:当时的君主。
可帝王:有能力成为帝王。
轲死:指荆轲刺秦失败后。
不传:未被传承。
再见:再次出现。
一时:当时。
无数:众多。
起臧仓:起,兴起;臧仓,战国时齐国人物,以直言敢谏著称。
翻译
颠倒扬墨贬斥苏张,推动君主能称王称霸。荆轲已逝,其遗风如今再次显现,当时涌现众多臧仓式人物。
鉴赏
这段诗歌选自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当时社会状况的反思。首句“颠杨仆墨诋苏张”中的“颠杨”指的是唐代诗人杨巨源与杨慎,“仆墨”则是指宋代文学家苏轼(苏东坡)和张耒,这两组人物都是当时文坛上的重要人物,且各有争议。诗人通过“诋”字表达了对他们的批评或质疑。
接下来的“推挽时君可帝王”则是在肯定某些时代的君主,或许是指历史上的一些理想化的统治者,如尧、舜等,表明诗人对于理想的领导者的向往和赞美。
第三句“轲死不传今再见,一时无数起臧仓”中的“轲死”可能是指某种错误或不公正的历史记载,“不传”则表示这种记载已经不被人们所接受。后半句则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粮仓爆满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担忧。
总体而言,这段诗文通过历史人物的评价和现实社会状况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的历史观念、文学批评以及对理想政治秩序的追求,是一首蕴含深刻思想与情感的古典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