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降王入汉家,吴罗蜀锦照胡沙
出处:《送曾参军使还塞上》
明 · 欧大任
稽首降王入汉家,吴罗蜀锦照胡沙。
渔阳正待君还日,万马群嘶苜蓿花。
渔阳正待君还日,万马群嘶苜蓿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曾参军归途中的场景,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感与边塞风情。首句“稽首降王入汉家”,以“稽首”这一古代礼节,形象地展现了降王归顺的情景,暗示了历史上的某次重要事件,如汉朝接纳异族首领的情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吴罗蜀锦照胡沙”一句,运用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和地域特色,将江南的丝织品与北方的沙漠景象结合在一起,既展现了物资的丰富多样,也寓意着文化的交融与传播。吴罗蜀锦代表了南方的富庶与繁荣,而胡沙则象征着北方的辽阔与苍凉,两者交汇,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也隐含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和谐共存。
“渔阳正待君还日,万马群嘶苜蓿花”则是对曾参军归途的生动描绘。渔阳,古代地名,这里借指边塞之地,表达了对曾参军即将回到边疆的期待。万马群嘶,形象地表现了边塞的壮阔与生机,而苜蓿花的盛开,则是春天到来的标志,预示着和平与希望。整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既有壮丽的边塞风光,又蕴含着对归人的深切关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以及对归人的深深期待与祝福,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美好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