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全文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出处:《放言 其四
宋 · 王禹称
人生唯问道如何,得丧升沉总是虚。
宁可飞鸿随四皓,未能鱼腹葬三闾。
傅岩偶梦谁调鼎,彭泽高歌自荷锄
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宋代文人王禹偁的作品,名为《放言(其四)》。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于人生得失的深刻感悟和超脱的态度。

“人生唯问道如何”开篇就点出了诗人的生命观,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道德修养,而非物质财富或社会地位。接下来的“得丧升沉总是虚”则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认识,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过眼云烟。

“宁可飞鸿随四皓”这一句通过比喻,表明作者更愿意像天上的大雁一样自由翱翔,而不愿被世俗羁绊。四皓通常指的是古代的隐士,他们弃官归隐,追求精神自由。

“未能鱼腹葬三闾”则是用典故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死亡的思考。三闾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将人活埋于鱼腹之中。这里诗人通过这残酷的情境,强调了生死的不易预知。

“傅岩偶梦谁调鼎”这一句则描绘了一幅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画面。傅岩是历史上的隐士,而调鼎则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状态。

紧接着,“彭泽高歌自荷锄”则通过彭泽这个人物形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彭泽是一位乐道之人,他的高声歌唱和自在耕作,都体现出一种不为世俗所累的精神状态。

最后,“不向世间争窟穴,蜗牛到处是吾庐”则总结了诗人的生存哲学。诗人表达了对世俗名利无争的态度,认为只要心中有道,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找到自己的安身之所,即使是在最简单的环境中。

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意义、自由精神和超脱物欲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