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羡张绪,风流标简牍
出处:《正月二十九日种柳三十五株》
宋 · 周紫芝
故国兵火馀,壤地日窘蹙。
千里无鸡豚,遗祸及草木。
火攻阨焚巢,云栖急新卜。
尺地无寸荄,山腰见茅屋。
小径卧修蛇,萦迂绕山麓。
垂杨剪孙枝,封殖勤养育。
正须清阴成,门巷森诘曲。
微风恼春絮,细雨滋浅绿。
悲凉听残蝉,徙倚扪饱腹。
种德须百年,种木十年足。
十年吾巳老,光景日夜速。
吾事倘复济,亦足快所欲。
何必羡张绪,风流标简牍。
千里无鸡豚,遗祸及草木。
火攻阨焚巢,云栖急新卜。
尺地无寸荄,山腰见茅屋。
小径卧修蛇,萦迂绕山麓。
垂杨剪孙枝,封殖勤养育。
正须清阴成,门巷森诘曲。
微风恼春絮,细雨滋浅绿。
悲凉听残蝉,徙倚扪饱腹。
种德须百年,种木十年足。
十年吾巳老,光景日夜速。
吾事倘复济,亦足快所欲。
何必羡张绪,风流标简牍。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后一片荒芜的景象,土地日渐困窘,千里之地难觅鸡豚,连草木都遭受了遗祸。接着诗人描述了在困境中寻找生存之地的情景,即使是一寸草根也显得珍贵。小径蜿蜒曲折,垂杨剪枝封殖,显示了人们在艰难中努力恢复生机的决心。春风细雨滋润着大地,残蝉的哀鸣与人们的忙碌形成对比,透露出一种悲凉而坚韧的情感。
诗人通过“种德”与“种木”的比喻,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尽管自己可能无法见证成果,但能为后人留下一片绿荫,也是一种满足。最后,诗人以不羡慕他人风流的简朴生活,表达了对自身追求的肯定,展现出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在精神世界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