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拿攫守榕根,下有骊珠三十一
出处:《自题药洲访石图》
清 · 翁心存
峥嵘蜃阁排空出,天遣薶藏付童律。
神龙拿攫守榕根,下有骊珠三十一。
英光长閟七百年,郁律蟠伏全其天。
悔将混沌书眉手,钩取蕤宾跃九渊。
自从剔藓镌苔后,夜夜乾文射南斗。
岂有夸娥负以趋,只愁宝鼎终遭掊。
羊城眼底风尘昏,劫火烧残字傥存。
升沈显晦孰得失,可惜玲珑石不言。
神龙拿攫守榕根,下有骊珠三十一。
英光长閟七百年,郁律蟠伏全其天。
悔将混沌书眉手,钩取蕤宾跃九渊。
自从剔藓镌苔后,夜夜乾文射南斗。
岂有夸娥负以趋,只愁宝鼎终遭掊。
羊城眼底风尘昏,劫火烧残字傥存。
升沈显晦孰得失,可惜玲珑石不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壮观的画面,宛如仙境中的蜃楼阁楼凌空而出,仿佛是上天特意隐藏的瑰宝,被童律(可能指诗人自己或某位孩童)发现。石中似乎蕴含着神龙守护的珍贵明珠,象征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内在的灵性。石的光芒曾被封印了七百年,如今经过清理,其内在的精妙纹理在夜晚犹如星辰般照亮南方。诗人感慨自己若早知此宝,定会更加珍视。
然而,尽管石图得以重见天日,诗人担心它可能会再次遭受破坏,暗示着历史的变迁和宝物命运的不确定性。他担忧如夸娥这样的大力神也无法妥善保护,更怕它最终落入庸人之手,遭受不测。诗人站在羊城(广州)的视角,感叹眼前风尘仆仆,历史遗迹可能只剩下残存的痕迹。他思考着升沉显隐之间的得失,惋惜这精美的石刻无法言语,传达其深沉的历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