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明 · 邓云霄
清华玉署近天居,入直承明廿载馀。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
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
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
鉴赏
这首挽诗表达了对已故少宰学士黄焯星先生的深切哀悼与缅怀之情。诗中以“清华玉署近天居”开篇,将黄先生比作接近天庭的清贵之士,体现了他对朝廷的忠诚与贡献。接着,“入直承明廿载馀”描绘了黄先生在宫廷内任职长达二十年的辛勤工作,展现了他为国家服务的长久岁月。
“正睹台星明水镜,忽传卿月暗蟾蜍”两句运用了天文象喻,以“台星”和“卿月”分别象征黄先生的显赫地位与辉煌成就,然而“暗蟾蜍”则暗示了他突然离世的不幸。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先生逝世的震惊与惋惜。
“沙堤竟屈三公步,藜阁空藏万卷书”则通过“沙堤”与“三公步”的对比,以及“藜阁”与“万卷书”的空置,形象地表达了黄先生未能完成的功业与未尽的学问,令人感伤。
最后,“若悟流光如石火,碧山何不早焚鱼”以比喻的手法,将时间比作短暂的石火,暗示生命的短暂无常,同时也表达了对黄先生未能及时享受生活之遗憾。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是对黄先生生前功绩的颂扬,也是对其早逝的哀痛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