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
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
置锥良有馀,终身志悲怆。
鉴赏
这首诗是元好问创作的《学东坡移居八首》中的第四首,通过对比旧居与新居的不同境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首句“旧隐嵩山阳,笋蕨丰馈饷”,描绘了诗人过去在嵩山之阳的生活,那里物产丰富,笋蕨丰盛,馈赠不断,充满了自然的馈赠与生活的富足。
接着,“新斋淅江曲,山水穷放浪”转而描述了诗人迁居后的环境,新居位于淅江之曲,山水环绕,自由放纵,似乎象征着新的生活开始,充满了自由与放纵的气息。
“乾坤两茅舍,气压华屋上”一句,将新旧居所进行对比,虽是简陋的茅舍,却能压倒豪华的房屋,强调了精神世界的高洁与满足。
“一从陵谷变,归顾无复望”表达了世事无常,人生易老,过去的归宿已不可回望,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感慨。
“渔樵忆往还,风土梦间旷”则通过回忆过去的渔樵生活,表达了对过往简单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反思。
“恍如悟前身,姓改心不忘”暗示诗人可能经历了某种心灵的觉醒,虽然姓名改变,但内心深处的记忆与情感无法忘怀。
“去年住佛屋,尽室寄寻丈”与“今年僦民居,卧榻碍盆盎”对比,展现了诗人生活条件的变化,去年虽住在佛屋,但空间狭小,今年虽租借民房,但家具拥挤,生活空间的缩小与物质条件的限制成为诗人反思的主题。
“静言寻祸本,正坐一出妄”指出诗人反思生活困境的根源,认为是由于一次错误的决定导致了现在的局面。
“青山不能隐,俯首入羁鞅”表达了诗人即使身处青山之中,也无法逃避世俗的束缚,形象地描绘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
“巢倾卵随覆,身在颜亦强”借用比喻,说明即使生活陷入困境,外表依然坚强,体现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
“空悲龙髯绝,永负鱼腹葬”表达了对失去某种珍贵事物的遗憾与悲伤,同时也暗示了对未来的悲观态度。
最后,“置锥良有余,终身志悲怆”总结了诗人对于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内心的悲痛,尽管在物质上尚有余地,但内心的悲痛却难以消解。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象征等手法,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生活变迁的感慨、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展现了元好问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