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出处:《送张卿郎君赴硖石尉》
唐 · 岑参
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
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
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卿家:指对方的家,敬称。爱子:心爱的儿子。
愁见:带着愁绪看见。
灞头春:灞水边的春天景象,灞头是地名,以柳树著称,常为送别之地。
草羡:春草对其衣物表示羡慕,比喻色泽鲜亮。
青袍:唐代低级官员的官服,这里指代离家赴任的青年。
花随:花朵仿佛跟随。
黄绶:黄色的丝带,古代官员系印的带子,此处指代官职或身份的新起点。
县西:县城的西侧。
函谷路:指函谷关的道路,古代重要的交通要道。
城北:城市北部。
大阳津:地名,可能指一个渡口或河流交汇处。
日暮:傍晚时分。
征鞍:远行的马鞍,代指离别的行程。
东郊:城市东边的郊区。
一片尘:形容马匹离去后扬起的尘土,象征离别的情景。
翻译
你家送别心爱的儿子,哀愁中看见灞水边的春色。春草羡慕他青袍的颜色,春花伴随他佩戴的崭新黄色绶带。
从县城西边的函谷道路出发,经过城北的大阳渡口。
夕阳西下时马鞍踏上远行,东郊外只留下一片飞扬的尘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父亲送别爱子时的愁苦之情。开篇两句“卿家送爱子,愁见灞头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反映了父亲内心的不舍和忧虑。"草羡青袍色,花随黄绶新"则是用鲜明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春天万物生长之美,以及送别时的心情也如同这春光一般难以忘怀。
接下来的“县西函谷路,城北大阳津”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送别场景的画面,地点的具体指出,让读者仿佛置身其境。"日暮征鞍去,东郊一片尘"则是时间和环境的转换,夕阳下的离别更添几分悲凉,骑行远去所激起的尘土象征着离别之痛苦。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精致描绘,以及送别时刻的细腻表达,展现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诗人巧妙地运用春天的景色与人物情感相互映衬,使得这份离愁更加凸显,读来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