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出处:《题龟山塔前一首唐律后一首进退格 其二》
宋 · 杨万里
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标数面便多情。
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
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
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
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
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
注释
旧岁新年:过去的春节。孤标:孤高独立。
多情:深情。
白发三千丈:极言白发之长。
瑶台:传说中的仙人居所。
十二层:形容层次多。
海风:大风。
淮月:淮河之月。
东坡:苏轼的别称。
旧迹:遗迹。
龛中:佛龛之中。
锦帽僧:身着华丽头巾的僧人。
翻译
旧年的春节频繁往来,孤高的身影多情地展现独自带着三千丈的白发,攀登至十二层的瑶台之上
万里海风也无法撼动,半轮淮月照耀着何人
东坡先生的遗迹已无处可觅,试着询问龛中的僧人
鉴赏
诗人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时光流转与个人情感之间的关系。"旧岁新年来往频,孤标数面便多情"表达了时间流逝中个人的感伤和对过往美好记忆的留恋。"独将白发三千丈,上到瑶台十二层"则是通过夸张的手法,展示了诗人对于时光飞逝的无奈和内心的孤寂感受。
接着,"万里海风吹不动,半轮淮月为谁明"中的"万里海风"象征着外界的喧嚣与动荡,而"半轮淮月"则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明亮。这里强调的是尽管外部环境可能变化无常,但诗人的内心却保持坚定不移。
最后,"东坡旧迹无寻处,试问龛中锦帽僧"中的"东坡"指的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而"龛中锦帽僧"则是一种虚构的形象。这里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以及对虚构之物的询问,表达了他对于过去文化遗迹的尊崇和对当前现实世界的某种不满。
总体来说,这首诗融合了时间、空间与内心情感的探讨,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深邃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