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将舴艋入菰芦,未到吴兴泪已枯
出处:《哭子与方伯五首》
明 · 王世贞
愁将舴艋入菰芦,未到吴兴泪已枯。
矫首乾坤诸子尽,断弦山水一身孤。
书贻王粲能传否,剑许延陵再挂无。
不少溪苕堪作供,用君家法荐生刍。
矫首乾坤诸子尽,断弦山水一身孤。
书贻王粲能传否,剑许延陵再挂无。
不少溪苕堪作供,用君家法荐生刍。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哭子与方伯五首(其四)》。诗中情感深沉,表达了对亡子的哀悼之情。首句“愁将舴艋入菰芦”以舴艋舟入菰芦比喻内心的愁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因失去爱子而产生的沉重悲痛。接着“未到吴兴泪已枯”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悲痛,即使还未到达思念之地,泪水已先于心绪流干,表现了诗人对儿子的深切怀念。
“矫首乾坤诸子尽,断弦山水一身孤”两句,诗人抬头望向天地间,发现所有的孩子都已离去,自己如同断弦之琴,孤独地漂泊在山水之间,形象地表达了失去孩子的孤独与痛苦。接下来,“书贻王粲能传否,剑许延陵再挂无”两句,诗人借用典故,表达了对儿子才华的追忆和对无法传承下去的遗憾。王粲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此处借以表达希望儿子的才华能够流传后世;延陵则是春秋时期的吴公子季札,他将自己的宝剑挂在朋友的墓前,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和纪念,此处则表达了诗人希望儿子的遗志能够得到继承。
最后,“不少溪苕堪作供,用君家法荐生刍”一句,诗人感叹没有多少溪边的野花野草可以用来祭祀儿子,只能用家中祭奠的常规方式——生刍(生草),来表达对儿子的哀思。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典故,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亡子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失去亲人的孤独感和对儿子才华未能传承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