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出处:《九月下旬有作二首 其二》
宋 · 张耒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注释
岁云暮:年终岁末。寒日:寒冷的太阳。
阴晦:阴天昏暗。
景短:阳光短暂。
重云长:乌云密布。
梳头:早晨梳头。
朝饭:早饭。
黄粱:黄粱米粥。
官闲:官职清闲。
偃空堂:空荡的厅堂。
不跨马:久未骑马。
秋芜荒:秋草荒芜。
霜后山:霜后的山峦。
当帘:映入眼帘。
苍苍:苍茫。
翻译
凄凉的年末已至,寒冷的太阳没有连续的光芒。更何况阴天多,阳光短暂,乌云又厚实漫长。
清晨坐在梳妆台前,早餐只有一碗黄粱米粥。
官职清闲无事可做,整天只能在空荡的厅堂度过。
许久未曾骑马出门,门外小径已长满秋草荒芜。
唯有霜后的山峦,映入眼帘,一片苍茫无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和闲适的情怀。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惨惨岁云暮,寒日无停光。" 这两句开篇就营造了一种秋末时节的阴冷氛围,岁末的云色沉重,太阳也失去了它的温暖和活力,显得异常凄凉。
"况复阴晦多,景短重云长。" 这里的“况复”意味着加之以往,这种阴冷的天气更加频繁出现,秋季原本就较短的白昼被厚重的云层所笼罩,使得日照更为短暂。
"梳头坐清晓,朝饭熟黄粱。" 这里诗人转而描绘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清晨梳洗完毕后静坐,享用着早餐的简单食物——黄粱,这种平淡无奇的生活反映出诗人的安贫乐道。
"官闲无事业,终日偃空堂。"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官场职务的疏离感,没有什么具体的事业要追求,每天都在空旷的大厅中度过,显得悠闲而又有些孤独。
"经时不跨马,门径秋芜荒。" 这里的“经时”意味着日复一日,而诗人却很少骑马外出,即使是走动,也只是在家门前的小路上,那些本应整洁的道路也因为季节的更迭而变得杂草丛生。
最后两句 "惟有霜后山,当帘对苍苍。" 把诗人的视线转向了外部景物——秋后的山色,透过窗帘看去,那些山峦在淡薄的晨雾中显得格外苍茫和宁静。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自得其乐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