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
出处:《临河客舍呈狄明府兄留题县南楼》
唐 · 岑参
黎阳城南雪正飞,黎阳渡头人未归。
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河边酒家堪寄宿,主人小女能缝衣。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黎阳城:地名,位于今河南省境内。雪正飞:形容雪下得正大。
黎阳渡头:指黎阳城附近的渡口。
人未归:指行人还未回家。
河边酒家:位于河边的旅店。
堪寄宿:适合住宿过夜。
主人小女:店主的小女儿。
能缝衣:具备缝制衣服的技能。
故人:老朋友。
高卧:安睡,这里形容生活安逸。
黎阳县:地名重复强调,加强情感。
一别三年:分别已经三年时间。
邑中:城里,指黎阳县内。
雨雪偏着时:雨雪好像特别眷顾这个地方,按时而至。
隔河东郡:河对岸的东郡地区。
人遥羡:远处的人们对此景象表示羡慕。
邺都:古都名,今河北临漳县附近。
唯见古时丘:只能看到古代遗留的土丘。
漳水:河流名,流经河北、河南两省。
旧日流:如同往日一样流淌。
城上:城墙之上。
望乡:眺望家乡。
应不见:可能看不见。
朝来:早晨时候。
好是:倒是,显得。
懒登楼:懒得去登楼观看。
翻译
黎阳城南大雪纷飞景象美,黎阳渡口行人仍未把家回。河边的小酒馆适合过夜停留,店主人的小女儿擅长缝制衣裳。
老朋友在黎阳县高枕安睡,一别就是三年未曾相见机会稀。
城里雨雪似乎特别应时而至,隔着河的东郡人们远远地羡慕不已。
邺都如今只能见到往昔的土丘,漳水依然像过去一样静静流淌。
登上城墙遥望故乡怕是难看见,清晨本该勤勉却懒得去登楼观景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飞漫天、人未归的冬日景象。黎阳城南的雪花纷飞,渡口的人们因天气而迟归,诗人则在河边的一家酒肆中寻得寄宿之所。酒家主人虽不在,但其小女工巧能缝衣,表现出一种生活的自给自足和温馨。
“故人高卧黎阳县,一别三年不相见。”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旧友的思念,他们已经三载不见,彼此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安静居住。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于久违的朋友和往日时光的怀念。
“邑中雨雪偏着时,隔河东郡人遥羡。”这两句描写了一个特定的时间点,即雨雪交加之际,那种景象让远处的人们都感到羡慕。这里的“偏着”指的是不同时发生,而是相继出现的雨雪。
“邺都唯见古时丘,漳水还如旧日流。”这两句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即便是在变化无常的人世间,只有那些古老的土丘和悠然的河流,依旧保持着它们原来的面貌。
“城上望乡应不见,朝来好是懒登楼。”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心中的哀愁。站在高处向远方眺望,但乡愁终究无法触及。因此,诗人感到一种懒惫的情绪,不愿再次踏上那高高的楼台去经历那种难以企及的乡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情、时光流逝以及家国之思的深切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