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车拜轵道,谁复为嗟咨
出处:《咏史二十一首》
元末明初 · 刘基
野马不豢食,疆受组与羁。
低头衡轨下,各自东西驰。
秦人任法令,斩艾尊君师。
六合始一家,恩爱巳乖离。
一旦山东客,揭竿以为旗。
叫呼骊山徒,天下响应之。
素车拜轵道,谁复为嗟咨。
低头衡轨下,各自东西驰。
秦人任法令,斩艾尊君师。
六合始一家,恩爱巳乖离。
一旦山东客,揭竿以为旗。
叫呼骊山徒,天下响应之。
素车拜轵道,谁复为嗟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秦朝时期,野马不受拘束,象征着人们在秦律严苛下的自由受限。"疆受组与羁"形象地描述了人们被法律和约束所束缚。马匹低头穿过轨道,暗示社会秩序下个体的分离与方向各异。
秦人严格遵守法令,尊崇君主,然而这种一统局面下,人们的恩爱之情逐渐疏远。当山东的反叛者陈胜吴广起义,他们以竿为旗号召民众,得到了广泛响应。秦始皇的灵柩经过轵道时,曾经的臣民已无暇哀悼,反映出社会的剧变和人心的离散。
整首诗通过马的比喻和历史事件的叙述,寓言式地揭示了权力过度集中与人心离散的关系,以及历史变革的力量。刘基作为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此诗体现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变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