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我尝见十数,高林大树风萧萧
出处:《钱舜举寒林七贤图》
明 · 高得旸
骚坛逸响何寥寥,作者逝矣谁能招。
诜然七子美风度,乃有遗像图生绡。
衣冠半带晋秀气,人物绝是唐中朝。
想当朝事得休暇,拟采野景归风谣。
青骡黄犊踏冻雨,寒驴瘦马冲寒飙。
醉鞭笑停以按辔,吟镫戏拍摧联镳。
有花多情且少待,寻梅有兴非无聊。
此图我尝见十数,高林大树风萧萧。
扫除闲冗存简素,吴兴笔老才尤超。
方之粉墨巧涂染,奚止天地相悬辽。
尚疑高李六君子,当时未见潘逍遥。
道同气合志相感,虽旷百世如同僚。
画师晚出有深意,况自昔日传今朝。
屋梁落月见颜色,妙处不待穷摹描。
君不见袁安僵卧寒正骄,王维乃作雪里之芭蕉。
诜然七子美风度,乃有遗像图生绡。
衣冠半带晋秀气,人物绝是唐中朝。
想当朝事得休暇,拟采野景归风谣。
青骡黄犊踏冻雨,寒驴瘦马冲寒飙。
醉鞭笑停以按辔,吟镫戏拍摧联镳。
有花多情且少待,寻梅有兴非无聊。
此图我尝见十数,高林大树风萧萧。
扫除闲冗存简素,吴兴笔老才尤超。
方之粉墨巧涂染,奚止天地相悬辽。
尚疑高李六君子,当时未见潘逍遥。
道同气合志相感,虽旷百世如同僚。
画师晚出有深意,况自昔日传今朝。
屋梁落月见颜色,妙处不待穷摹描。
君不见袁安僵卧寒正骄,王维乃作雪里之芭蕉。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高得旸的《钱舜举寒林七贤图》描绘了一幅文人雅集的画面,通过对骚坛逸响的感慨,表达了对七子风采的赞美。诗中提到的"诜然七子",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文人集团,如建安七子或竹林七贤,他们的风度被画家钱舜举以生绡图的形式留存下来。画面中的文人们身着晋风衣冠,人物形象仿佛置身于唐代的氛围中,他们在忙碌的朝事之余,寻求自然的宁静,享受采风吟咏的乐趣。
诗中通过"青骡黄犊"、"寒驴瘦马"等意象,展现了他们踏雪出行的场景,以及"醉鞭笑停"、"吟镫戏拍"的轻松愉快。诗人感叹这些画面传达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技巧,认为它们超越了简单的色彩渲染,甚至与高李六君子相比也毫不逊色。他还提及了画师的用心和技法,以及画面中微妙的意境,如屋梁落月和袁安、王维等历史人物的典故,都体现了画作的深远内涵。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幅寒林七贤图的深情赞颂,不仅描绘了画面内容,还揭示了其背后的文化意蕴和情感共鸣,展现了作者对中国传统文人生活的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