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全文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宋 · 黄庭坚
如来宝仗降魔相,慈悲威怒震十方。
毒龙帖耳收雷霆,逆鳞可摩若家狗
我法未尝恼众生,不令肆毒生恐怖。
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

注释

如来:佛教中的最高智慧和救世主。
降魔:制服恶魔或邪恶的力量。
慈悲:对众生的怜悯和仁慈。
威怒:威严和愤怒,这里指如来的威严震慑。
震十方:震动整个世界。
毒龙:比喻强大的敌人或困难。
雷霆:闪电和雷声,象征力量。
逆鳞:龙的颈部鳞片,常用来比喻不可触碰的权威或尊严。
摩:触摸。
家狗:比喻驯服或亲近的人。
我法:佛法。
众生:所有生命。
肆毒:任意作恶。
恐怖:恐惧。
本来:原本的,固有的。
悲愿力:悲悯和愿望的力量。
情与无情:有情感的生命和无情感的事物。
共一家:视为一个大家庭。

翻译

如来的法宝显现出降伏恶魔的姿态,慈悲与威严震动了四方。
凶猛的毒龙贴着耳朵收纳起雷电,它的逆鳞抚摸起来就像家犬般温顺。
我的佛法未曾使众生烦恼,不让他们因恐惧而放纵罪恶。
只是凭借我原有的悲愿之力,无论是有情还是无情的生命都视为一家亲。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所作的《南山罗汉赞十六首》中的第十三首,主要描绘了如来佛祖的威严与慈悲形象。首句“如来宝仗降魔相”展现了佛祖手持法宝,降伏恶魔的神圣姿态,具有强烈的威慑力。接下来的“慈悲威怒震十方”则强调了佛的慈悲与威严并存,能够震慑世间一切邪念。

“毒龙帖耳收雷霆”运用比喻,将佛的智慧比作能收纳雷电的毒龙,暗示其能掌控自然之力,同时安抚众生。而“逆鳞可摩若家狗”进一步描绘了佛的平易近人,即使是最凶猛的龙(象征困难或挑战)在佛前也变得温顺,如同家犬般驯服。

“我法未尝恼众生”表达了佛法并非出于恶意或惩罚,而是为了众生的福祉。“不令肆毒生恐怖”则体现了佛的教化之德,旨在消除众生的恐惧和不安。最后,“但以本来悲愿力,情与无情共一家”揭示了佛的悲悯情怀,无论有情众生还是无情万物,皆视同一体,予以平等对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语言,赞美了如来佛的智慧、慈悲和普度众生的伟大精神。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