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祭推潮鬼,虚祈主地神
出处:《七月初一日淮浙大潮巨风亘古所无二首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等是耕王土,谁令住海滨。
死沈凡几屋,生哭并无人。
可痛淮连浙,兼忧广及闽。
鲸鲵容此物,蝼蚁视吾民。
浪祭推潮鬼,虚祈主地神。
怀襄吾未见,七十五年身。
死沈凡几屋,生哭并无人。
可痛淮连浙,兼忧广及闽。
鲸鲵容此物,蝼蚁视吾民。
浪祭推潮鬼,虚祈主地神。
怀襄吾未见,七十五年身。
注释
耕王土:耕种王者的土地。海滨:海边。
死沈:沉寂在死亡中。
并无人:无声悲泣。
淮连浙:淮河和浙江。
广及闽:广东和福建。
鲸鲵:比喻凶残的势力。
蝼蚁:比喻微小的百姓。
浪祭:向海神献祭。
虚祈:空洞的祈祷。
怀襄吾未见:怀念襄王时代。
七十五年身:七十五年的岁月。
翻译
他们耕种王者的土地,为何却被赶到海边。无数房屋沉寂在死亡中,活着的人们无声悲泣。
淮河和浙江的痛苦令人痛心,广东和福建也饱受忧虑。
凶残如鲸鲵般的恶势力容许这些事发生,百姓如同蝼蚁般被无视。
人们徒劳地向海神献祭求救,空洞地祈祷土地之神庇佑。
我怀念的襄王时代未能亲眼所见,我已经度过了七十五年的岁月。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七月初一日目睹淮浙大潮和巨风的景象,感慨之情溢于言表。诗中“等是耕王土,谁令住海滨”两句,通过对比农耕与居住海边的生活,表现了对自然灾害的无奈和不解。接下来的“死沈凡几屋,生哭并无人”则直接描写了灾难带来的毁灭和孤独。
“可痛淮连浙,兼忧广及闽”表达了诗人对受灾地区的深切同情,范围不仅限于淮河、浙江,还扩展至更广阔的地区。以下两句“鲸鲵容此物,蝼蚁视吾民”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大海中的巨兽与微小的昆虫相提并论,以此来强调天灾对人类的压迫感。
“浪祭推潮鬼,虚祈主地神”两句中,诗人在自然力量面前表现出一种无力感,通过祭祀和祈求的手段,试图缓解灾难,却又带有虚幻不实之意。最后,“怀襄吾未见,七十五年身”则是诗人对自己未曾经历过如此巨变的感慨,以及对于己身已经高龄的自述。
整首诗通过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灾害时的复杂情感和深刻体验,同时也反映出了宋末元初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