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出处:《白菊六首 其四》
唐 · 司空图
自古诗人少显荣,逃名何用更题名。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诗中有虑犹须戒,莫向诗中著不平。
注释
自古:从古代以来。诗人:写诗的人。
少:很少。
显荣:显赫荣耀。
逃名:逃避名声。
何用:何必,有什么用。
更:再。
题名:题写名字,署名。
诗中有虑:诗歌中蕴含着忧思。
犹须:仍然需要。
戒:警戒,克制。
莫向:不要向。
诗中著:在诗中表达。
不平:不满,愤慨之情。
翻译
自古以来,诗人大都默默无闻,不求名利,何必再在诗作上留名呢。诗里面如果有忧虑的情绪还是需要节制,不要在诗中流露出不满和怨气。
鉴赏
这是一首蕴含深意的古典诗歌,其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诗人开篇便提出一个颇具普遍性的问题:历来诗人们往往不以显赫的荣耀为目的,他们逃避名利,又何须在诗中多此一举,重申自己的名字?这不仅是对个人处世态度的一种反思,也是在探讨艺术创作与个人声望之间微妙的关系。
接着,诗人转而强调“诗中有虑犹须戒”,这是对于诗歌创作的一种警示。诗人认为在诗歌这门艺术形式中,应有所忧虑和自我约束。这既是对个人修养的要求,也体现了诗人对作品内涵深度的追求。
最后一句“莫向诗中著不平”则更进一步指出,在诗歌创作过程中,不应流露个人情感的不满或怨恨。诗人似乎在强调,艺术创作应当超越个人的喜怒哀乐,更应当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平和与至善。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诗人命运、创作态度及作品内涵的深刻反思,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哲学思考,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文以载道”的传统美学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