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全文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出处:《登乌龙山寺阁
宋 · 张伯玉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
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
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瑩。
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
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
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
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注释

桐川:地名。
尘:尘埃。
幽阁:幽静的楼阁。
万木:众多树木。
秋声:秋天的声音。
天净:天空纯净。
翠分滴:翠绿如滴水。
应:回应。
槛下:栏杆下。
凝:凝聚。
岩僧:山岩上的僧人。
湛若:清澈如。
百虑:种种忧虑。
空:消失。
疏磬:稀疏的钟磬声。
谬:错误。
纷竞:纷扰的争斗。
市朝人:市井之人。
麋鹿性:鹿的自由生活。
萝蔓:藤蔓。
幽径:幽深的小路。
襟韵:心境。
胜:优美。
招隐心:隐居的心愿。
小山咏:吟咏小山。

翻译

桐川原本无尘埃,更何况这幽静楼阁格外清冷。
万木在秋天发出声响,这一间轩窗与天空同样纯净。
前方山峰翠绿如滴水,后谷回声与话语相应。
栏杆下的江云归去,屋檐前积聚着古老的冰雪。
岩寺中的僧人面对游人,眼神清澈如寒冬的冰晶。
繁杂思绪因心而空,独自吃饭伴随稀疏的钟磬声。
我本应生活在山林之中,却误入世间纷扰的争斗。
如同市井之人,几乎忘却了鹿的本性。
久别故乡的山峦,藤蔓缠绕封锁了幽深的小径。
长久以来我担心迷失在这深处,不知何时能确定归期。
在这宁静时刻来到此处,常觉得心境优美。
仍感愧对隐居的心愿,姑且吟咏这小山之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幽深的山中寺庙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桐川本无尘,况此幽阁迥。万木含秋声,一轩与天净。" 这几句开篇便设置了一种清洁宁静的氛围,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让人仿佛置身于这片净土之中。

"前峰翠分滴,后谷语相应。槛下江云归,檐前古雪凝。" 这里诗人的笔触轻盈而富有层次,从山峦的绿意到谷间的声音,再到流水和积雪,每一景都显得那么生动。

"岩僧对游客,湛若寒冰莹。百虑缘心空,独饭随疏磬。" 诗中的人物形象——岩僧,也是这宁静画卷中的重要组成。他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诗人内心的平淡与超然,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

"嗟余本林壑,谬与世纷竞。一作市朝人,几伤麋鹿性。" 诗人的自我反省以及对尘世的批判,也透露了他内心对于自然与人生价值观的追求和思考。

"旧山别来久,萝蔓锁幽径。长恐客沈深,未得归期定。息中来此境,时觉襟韵胜。"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怀念,以及对于归隐生活的向往和不确定性。

最后,"犹愧招隐心,聊为小山咏。" 表明了诗人的内疚与自我安慰,也是他对这份隐逸生活的一种肯定和赞美。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以及对隐逸生活情怀的抒发,展现了一幅中国山水田园式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