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愿披志而抽凭兮,思自近而不可得全文

愿披志而抽凭兮,思自近而不可得

出处:《悯时命
宋 · 严羽
悯时命之不当兮,去重华之日远。
怀贞悫之操行兮,遭此世之淟涊。
志浩荡以耿介兮,思低回而蹇产。
众日进而蔽壅兮,何灵修之为怨。
固时俗之俇儴兮,背矩矱而不可化。
独好修以增姱兮,宜反谓余以多诈。
惟天地之可正兮,指黄泉以为期。
欲予屈心以从俗兮,虽九死其犹不忍为。
执太原之獶兮,蹈焦原之峻。
世沈淖而莫予知兮,吾愈岧峣而自信。
昔伯阳之逢纷兮,时亦云其遑遑。
繄周公不复梦兮,曷疑尼父之惋伤。
阴与阳其轇轕兮,天与地其回薄。
八柱将挠兮,四极安托。
嗟予生之多艰兮,哀众命之将落。
愿披志而抽凭兮,思自近而不可得
独挹抑而无谁语兮,怊茫洋而焉极。
涕淫溢而澒溶兮,面高穹而叹息。
吾将遁俗以洁居兮,从巢父于箕山。
采三秀而咽苍柏兮,聊以终吾之永年。
哀山谷之多风兮,霰雪冥冥而不见天。
豺狼纵目以相嗥兮,虎豹群而食人。
信自适而无所兮,蹇淹留而惝恍。
目眈眈而外浮兮,精专专而独往。
搴太清以为佩兮,揽灏气以为圭。
芳飒遝而并御兮,岂独椒桂与江蓠。
厌此世之多嚣兮,将远跳而去之。
揭太乙之长竿兮,建招摇之飞旗。
天吴为余奔走兮,龙伯为余指麾。
折邓林以为策兮,眇八合而驱驰。
左裾拂乎昆崙兮,右袂掩乎月窟。
访混沌之所止兮,超青冥而荒忽。
抚盘古之顶兮,挽天皇之臂。
叙余心而陈词兮,曷为乎鸿荒之不再世。
吾将揭北斗而量九州兮,均人命之所与。
定日月之所舍兮,使长照临此下土。
又恐群灵之好谗兮,俾上帝之凭怒。
不照余之精诚兮,吾将安诉。
临天路而徬徨,魂廷廷兮失度。
乱曰:邅余车以来归兮,曾何足以舒忧。
羌灵修之不吾祐兮,于今之人其何尤。
怀余情而终古兮,聊与化而逍遥。

鉴赏

这首诗名为《悯时命》,是宋代诗人严羽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自身命运的感慨。

诗的开篇即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忧虑:“悯时命之不当兮,去重华之日远。”诗人感叹自己身处的时代与理想中的盛世相去甚远,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接着,“怀贞悫之操行兮,遭此世之淟涊”一句,诗人强调自己坚守正直的品行,却遭遇了世俗的污浊,体现了他对道德沦丧的痛心。

“志浩荡以耿介兮,思低回而蹇产”描绘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矛盾与挣扎,一方面他追求独立与正直,另一方面却在现实面前感到困惑与无奈。“众日进而蔽壅兮,何灵修之为怨”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人们随波逐流,导致正义被遮蔽,而他自己却被误解为奸诈。

“固时俗之俇儴兮,背矩矱而不可化”进一步指出社会风气的败坏,认为改变这种状况极为困难。“独好修以增姱兮,宜反谓余以多诈”则表达了诗人坚守自我,不随波逐流的决心,即使被误解也在所不惜。

“惟天地之可正兮,指黄泉以为期”表明诗人寻求真理与公正的坚定信念,即使面对死亡也不放弃。“欲予屈心以从俗兮,虽九死其犹不忍为”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真实的渴望,宁愿九死一生也要保持自我。

“执太原之獶兮,蹈焦原之峻”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坚守理想,即使面临艰难险阻也毫不动摇。“世沈淖而莫予知兮,吾愈岧峣而自信”则表达了诗人面对无知与误解时的孤独与自信。

“昔伯阳之逢纷兮,时亦云其遑遑”通过引用古代圣贤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阴与阳其轇轕兮,天与地其回薄”描绘了自然界的复杂与矛盾,暗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八柱将挠兮,四极安托”则比喻社会秩序的动摇与不稳定。

“吾将遁俗以洁居兮,从巢父于箕山”表达了诗人想要远离尘嚣,寻找心灵的净土。“采三秀而咽苍柏兮,聊以终吾之永年”则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上的永恒与超越。

“哀山谷之多风兮,霰雪冥冥而不见天”描绘了诗人对社会黑暗面的忧虑,以及对光明未来的渴望。“豺狼纵目以相嗥兮,虎豹群而食人”比喻了社会中的邪恶力量,以及它们对无辜者的侵害。“信自适而无所兮,蹇淹留而惝恍”表达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与无助。

“目眈眈而外浮兮,精专专而独往”则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独立。“搴太清以为佩兮,揽灏气以为圭”象征着诗人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芳飒遝而并御兮,岂独椒桂与江蓠”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厌此世之多嚣兮,将远跳而去之”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逃避倾向。“揭太乙之长竿兮,建招摇之飞旗”则象征着诗人追求光明与真理的决心。“天吴为余奔走兮,龙伯为余指麾”表达了诗人对神灵的依赖与求助。

“折邓林以为策兮,眇八合而驱驰”描绘了诗人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勇敢。“左裾拂乎昆崨兮,右袂掩乎月窟”则象征着诗人追求精神上的高度与广度。“访混沌之所止兮,超青冥而荒忽”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

“抚盘古之顶兮,挽天皇之臂”则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与宇宙的敬畏。“叙余心而陈词兮,曷为乎鸿荒之不再世”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辉煌时代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

“吾将揭北斗而量九州兮,均人命之所与”体现了诗人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定日月之所舍兮,使长照临此下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与真理的向往。“又恐群灵之好谗兮,俾上帝之凭怒”则反映了诗人对社会中邪恶力量的警惕。

“不照余之精诚兮,吾将安诉”表达了诗人对真理与公正的坚持。“临天路而徬徨,魂廷廷兮失度”则描绘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迷茫与不安。

最后,“乱曰:邅余车以来归兮,曾何足以舒忧。羌灵修之不吾祐兮,于今之人其何尤。怀余情而终古兮,聊与化而逍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对未来的希望,以及对自我情感的寄托与释放。

这首诗深刻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对个人命运的反思,展现了其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对真理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