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
君看此情事,岂办吾孔明。
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
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
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
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
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
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
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
痛哉万世功,于此丧垂成。
炎精遂沦谢,王路终榛荆。
三马肆蹄齧,群雄迄纵横。
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
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
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
世论复卤莽,呜咽志士情。
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巾帼:古代妇女的服饰,这里借指司马懿接受女装,表示其策略转变。佐治:可能指曹操或司马昭,与后文的‘君’相对应。
孔明: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八阵:诸葛亮所创的一种阵法。
贼势:敌人势力。
五丈原:地名,诸葛亮病逝之地。
朗咏:大声吟诵。
陈寿:三国时史学家,著有《三国志》。
翻译
仲达接受女装,佐治前来收兵。你看这情景,怎能比得上我诸葛亮呢。
八阵法充满天威,千里无人敢停留。
只要渡过渭水,敌人的势头必然衰弱。
立刻就能平定狼头地带,三辅之地很快安定。
连年征战,只为这次战役,独自承担粮草运输的重任。
因此在五丈原,军队一边驻扎一边耕作。
初夏时节开始行动,期盼秋天收获的丰收。
为何西风骤起,巨星突然陨落。
悲痛啊,万世功业在此功亏一篑。
炎帝精神消沉,王道之路满是荆棘。
三马肆意践踏,群雄争霸持续不断。
您若早些去世,这场灾难从何而来。
天机究竟掌握在谁手中,变化令人惊讶。
定军山的乔木见证了你的功绩,却只有身后之名。
世人的评价粗疏,志士们为此悲泣。
高声吟诵杜甫的诗篇,对陈寿的评价又该怎样评判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古人对历史英雄事迹的怀念与感慨,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个人对于功业成败的无奈和悲凉。诗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英雄末路的同情。
首句“仲达受巾帼,佐治来闭营”直接点出了历史上的著名人物——诸葛亮,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以智谋闻名于世。这里提及他接受先主刘备的托孤之责,与后主刘禅共商国是,体现了对其忠诚和治理能力的赞美。
“君看此情事,岂办吾孔明”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智慧与才能的崇敬,并自比为难以企及。紧接着,“八阵有天威,千里无留行”进一步强调了诸葛亮军事上的神勇和机动,这里“八阵”指的是孔明所设的八卦阵法,显示出其高超的用兵智慧。
然而,即便是如此英杰的人物,也无法逆转历史的车轮,“但度渭水去,贼势能不争。便当截狼头,三辅即日平”表达了诗人对于诸葛亮虽然有才,但终究难以改变命运的无奈。这里提及的是诸葛亮北伐曹魏时期的一次战役,虽有战术上的胜利,但最终无法改变蜀汉的困境。
随后的“连年计兹役,独坐粮运萦”则转而描写了战争的艰辛和诗人个人的孤独感受。诸葛亮为国家的事务操劳,为供应军队的粮食奔波,这里的“独坐”表达了他在背后默默承担着国家大任,内心的孤独与沉重。
接下来的“所以五丈原,驻军方杂耕。俶载维首夏,望望秋谷升”则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荒废景象,五丈原是诸葛亮北伐时期的一个重要战场,但最终也未能挽回败局,这里的“驻军方杂耕”和“俶载维首夏”都表达了战争的毁灭性和自然界对人类活动的无常。
诗中后半部分,情感变得更加沉痛,“云何西风至,忽已落大星。痛哉万世功,于此丧垂成”这里提及的是诸葛亮去世后的历史评价,他的一生英杰事迹在他的离去之后,如同陨石坠落,变得毫无价值,这里的“痛哉”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末路的深切感慨。
最后,“公乎少徐死,此祸何由生。天机定谁执,变化纷可惊。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世论复卤莽,呜咽志士情。朗咏少陵诗,何诛陈寿评”则是对历史的无常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于历史评价的困惑和不解。这里提及的是另一位历史人物——公孙越,他在死后遭到了不公正的评价,这里的“乔木定军山,空有身后名”则是对他忠诚而英勇一生,最终却只能留下名字,而无实质成就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诸葛亮和其他历史人物的回顾,表达了对于英雄末路的悲凉,以及对于历史评价的复杂情感。